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花点春天     
孟晖 《新民周刊》2012,(21):84-84
让传统飞扬,不是说在玫瑰饼面上印个玫瑰花样、在藤萝饼面上印个藤萝花样这么简单。漫长而丰富的中国美食体系对于糕点艺师们足以提供更多的暗示。春深时分,"日本通"殳俏女史送我一盒奈良著名老店出品的和果子,圆圆的饼面上分别印有  相似文献   
2.
日本古代大陆移民虽擅长汉字汉文,但对于日本本土文学样式"和歌"却似乎并不在行。可是,在古代日本的政治与社交活动中,和歌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保持与日本本土氏族之间的交流,大陆移民开始摸索适合于自身的作歌方法,而由此逐渐形成了一股使用古歌的风潮。  相似文献   
3.
万叶集》是日本文学的源泉之作,是大和民族的精神故乡,被誉为日本的《诗经》。万叶歌风淳朴、真挚,展现了日本上古时代的壮丽历史画卷,是封建律令制处于上升时期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上古文学古典美的杰作,其丰富的精神遗产对后世的文学作品影响深远。本文撷取《万叶集》的若干歌作为观照,结合日本儒学名家的考辨经纬,阐释了其所体现的“誠(まこと)”这一审美理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在日本人的生活、生命中有一种不可分割的情愫———樱花恋。但是,在历史各时期,人们对樱花的情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因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嬗变。  相似文献   
5.
孙静冉 《学理论》2010,(26):194-195
"咏梅"是中日古典诗歌共同出现的主题。文章以比较文学的视点出发,从二者体现在内容方面的异同点入手,从"梅香"这个共同主题、以及中国咏梅诗的"个性"与日本咏梅和歌的"交流性"等方面,分析二者在反映意境方面的分歧。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有借鉴与受容,但前者更倾向于以"物哀"、"为艺术而艺术"的纯文学;而中国文学则以"诗言志"、强调诗歌的教化功用见长。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探讨了《万叶集》中咏"云"的和歌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通过对《万叶集》文本的仔细研读、与中国古典诗歌作品的精心比对,可发现众多《万叶集》和歌的构思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相似之处。论文通过举例与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证了两者的关联,同时论证了《万叶集》和歌的枕词、序词等修辞及用词对中国文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那一年的农历七月初七,4个日本友人专程来到汉水之滨的小城湖北老河口,他们是特地从富士山下赶来观看七夕之夜汉水连天河的美景.因我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又曾主编过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丛书,故日本友人要求我给他们讲讲有关七夕文化的传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