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114篇
中国政治   168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翻译必须把握好艺术意境的传达。本文结合许渊冲先生翻译的《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通过情感、韵律以及形象来传达意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3.
从意境的追求和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影响中国园林形成的文化根源,并希望现代建筑、规划也应有一种精神内涵来支持。  相似文献   
4.
萧让 《小康》2005,(8):68-7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历代中秋咏月的佳作不胜枚举,我独爱此句,感其意境之雄浑高远,方知何谓盛唐气象。皓月当空,天青海碧,也不禁想起此诗的作者,被誉为“文中之帅”的开元名相张九龄来。张九龄,以诗文和风度名动一时,为人正直而有责任感,一心“致君尧舜上”的儒家知识分子典型,一度和玄宗也曾君臣相合,共创开元盛世,然终不敌李林甫之巧言令色善事人主,在其口蜜腹剑下败下阵来。颇有艺术家气质的玄宗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在秋天给张九龄送去一把扇子,暗示已经用不着他了。然张九龄虽被罢相,其翩翩神采仍让玄宗念念不…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坚定的政治信仰。“三大规律”与“三个代表”具有互通互动的质的统一性,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必然坚定对“三个代表”的政治信仰。要自觉深化对“三大规律”的科学认识,为坚定对“三个代表”的政治信仰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把握政治信仰形成的内在规定性,使我们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升华并固化为对“三个代表”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6.
周婷莉 《前沿》2005,(4):171-172
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朱淑真诗词作品进行解读,通过对《断肠集》整体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阐述,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朱淑真作品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7.
从《琴论》看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  张国花 《求索》2007,(5):168-170
李贽“吟其心”的琴论是以他的童心说为美学基础的,他的琴论是对正统儒家重“禁”重“中和”的音乐思想的一种反叛,表达了新兴市民阶层重“真声”的音乐美学理想,而且关注到音乐风格多样与意境深远的问题,具有值得重视的历史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主要有: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由诸多矛盾组成的复杂系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要通过发展"三大文明"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农民经济利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民减负、农业增收、农村稳定、农政效率已成了“十五”期间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农民的经济利益是“三农”问题的根本体现,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0.
何光英 《世纪桥》2005,(3):127-128
佛教作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柱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美学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古代美学也脱离儒、道等中国本土文化资源的樊笼,受到了佛教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妙悟和意境这两个在古代美学体系中最具理论深度和中国美学民族特色的范畴,分析佛教思想对这两个美学范畴的影响,以期通过个案分析说明佛教对中国古代美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