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0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4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83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缘于地缘政治但又超越了地缘政治,是冷战后各成员国探索就如何与邻国建立起建设性的睦邻关系之思考、实践并最终提升为“上海精神”的逻辑结果,但这种地区认同实属低层次的“政治型的回应性认同”,认同并未赋予成员国间的亲近感与地区责任感。今后在推动成员国地区认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吸取成熟的地区组织在构建认同方面的经验,更应考虑到该组织自身的发展现状与特性。  相似文献   
2.
董武 《新视野》2006,(6):77-78
上海合作组织在冷战后特定的背景下建立,5年多的发展成果显著,不仅机制建设进展顺利,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也取得明显成效,与此同时,该组织行为能力弱和经贸合作不足的问题也显现出来;未来5年,该组织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基础和条件,前景乐观;中国是该组织的创始国和重要成员,起着主导性作用,为该组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晓磊 《亚非纵横》2002,(2):44-45
2001年6月15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这一天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SCO)。该组织作为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在国际上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各国政要、媒体纷纷作出评论。有人认为它不仅为加强地区安全、政治协作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将为探索国家关系的新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有人认为它是中俄用以抗衡美国的新冷战布局,将会迫使美国改善其全球战略,使现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新的变化;也有人认为由于美国已经组建起强大的国际反恐联盟,以打击“三股恶势力”作为重要目标的“上海合作组织”将出现危机,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张宁 《亚非纵横》2006,(4):9-11,57
经济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已签署的协议看,该组织在借鉴其他国际组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已经确定了基本的合作思路和合作模式。合作思路是先开展便利化建设扫清合作障碍,再深化经贸合作使各方受益,最后在适当的时候建立自由贸易区。合作模式是在成员国共同感兴趣的领域通过双边与多边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符合成员国的国情和区域现实,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29日,上海市东欧中亚学会2005学术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年会以“俄罗斯及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战略及其发展趋势”为主题,与会近60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对俄罗斯投资、俄罗斯地缘政治外交、中亚战略态势及上海合作组织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俄罗斯接近是当前国际关系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中俄两国均实行异于西方的独立外交政策,互补性较强。俄罗斯拥有军事、外交等相对优势,中国则是经济强国。中亚地区并未成为个别西方专家认为的所谓"两国竞争的根源",反而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区域。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中俄合作的主要平台,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之后,该组织的合作更是扩大至整个印太地区。朝鲜半岛是中俄协调的重要区域。2000年以来,中俄两国不断提高军队协作水平,为建立紧密的军事合作关系做了大量技术性准备,但政治准备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7.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是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它的提出标志着安全共同体的概念将首次应用于欧亚地区安全合作的实践中。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遵循“信而不同”的模式,成员国相互信任的制度化使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取得初步成效。然而,扩员后新老成员国悬而未决的争端以及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复杂认知,使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难以维持制度化的相互信任,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面临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上海合作组织可以建立争端调解机制,避免争端“冲突化”,使相互信任可持续;深化经济合作,为相互信任赋能;在充分尊重各国主权和独特性的同时,通过人文交流使彼此间的信任内化,促进各国对“上海精神”和“新五观”的认同,进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走向成熟,并为全球安全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上合经验”。  相似文献   
8.
金融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在金融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情况下,确定合理科学的金融合作目标,探索切实可行的金融合作途径,对于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金融合作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原则,“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金融合作应分阶段进行,目标规划也应该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积极推动成员国之间双边或多边的功能性金融合作。合作的具体进程要采取“双轮驱动”策略:既要开展以银行业务和功能完善为特征的金融合作;又要开展以金融组织和机制创新为特征的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9.
多重三边关系影响下的中亚地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总结和分析中亚的态势,提出在中亚存在的多重三边关系.首先,作为中亚区域的核心三角关系:例如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亚国家、俄罗斯、中国三边关系; 其次,跨欧亚区域的三边关系,包括俄罗斯、欧洲、中亚国家,其中包含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家; 第三,全球层面的三边关系,例如:俄罗斯、美国、中国的关系,俄罗斯、欧洲、美国的关系.从长远来看,中亚地区内部的多元化以及外部的多样化共同深刻地影响这个区域的发展.作为中亚外部环境的基本形式,三边关系应以尊重国家基本安全利益为目标,并考虑在不可避免的合作与竞争的外部行为过程中采用共同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从1989年中苏边界谈判开始的上海五国为什么会转变为一个全面安全合作组织?本文把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出信任、主导国和共同安全利益三个动因以解释这种合作发展进程。在边界谈判时期,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与哈、吉、塔形成重要互信。这两种信任关系成为以后产生中俄合作以及使中亚国家加入中俄主导的安全合作组织的基础。中俄逐渐建立的信任关系催生了合作产生的第二个动因,即中俄主导。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变得明显,上海五国提出多边合作并发展成安全会议机制。从1998年至2001年,共同和互补的安全利益更加深化,从而推动上海五国提升为上海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