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3)
两汉时期,由于受到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条件所导致的有限而间接的交往状况影响,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仅是基于对丝绸的迷恋与利益驱动凝结而成的乌托邦意向。全面考察中西方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往的初始阶段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们立足当前重新评价和认识中西交往历史,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新开放战略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读书     
正《抗日战争的细节2》魏风华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定价:32.00元历史一旦被总结,就会被扭曲;只有翻开历史的细节,才能看到真相!本书犹如历史侦探,为您一一还原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  相似文献   
3.
汉代强大的国力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为幻术提供了发展的舞台,幻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受到了上至帝王贵族下至普通百姓的喜爱。但是,由于国势的衰微、民族观念的不同以及方士术士利用幻术牟取私利,它在一段时间内又被禁毁。  相似文献   
4.
吕蔚 《求索》2010,(9):197-199
先秦是中国散文创作史上的一个高峰,也是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期,但散文思想仍处于蕴育阶段,着附于儒家思想。至汉代,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依托的散文思想,主张散文的讽喻功能,并提出了明道、宗经、征圣及实录等创作原则。至此,中国散文理论正式形成,儒家散文经典也成为后代散文之圭臬。  相似文献   
5.
从公共艺术的认知出发,结合徐州的地方传统文化特色,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尝试探索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结合地域文化,探讨如何在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融入两汉文化,从而彰显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魅力,使得徐州在同质化的城市竞争中,展现地方特色、探索传统文化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两汉时期,合肥是一座经济型城市,因为位于江淮之间巢湖、肥水交通大道而发育、发展、兴盛起来,成为汉代著名商业城市之一。东汉后期,政治黑暗,统治集团昏庸无能,各地豪强军阀割据,南北交通断绝,社会经济衰微,合肥城市凋零。曹操改造了汉代政权,统一北方,进而向南发展,力图统一全国。在曹操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中,再造合肥,重建扬州,是一个重要步骤。随着这一战略部署的推进,合肥迅速复苏、兴盛、繁荣,再现江淮之间大都市的面貌。在三足鼎立的战争时期重新发展壮大的合肥,成为曹魏政权的东南军事屏障。  相似文献   
7.
两汉时期的服装量词考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佳 《求索》2008,(2):227-229
本文考察了两汉时期汉语衣、帽、鞋、袜称量量词的使用情况,并通过和先秦时期服装量词的对比,发现较之先秦,两汉时期服装量词有了较大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两汉时期服装量词的阵营开始壮大,下装量词开始出现;一些量词的使用范围有了扩大,语义比较复杂,由于量词成员的丰富,用于同一称量域的服装量词之间开始出现竞争和互补。  相似文献   
8.
张颖 《春秋》2010,(2):42-43
孔子创建的儒家学派.经过子思、孟子、苟子等人的努力,得以薪火相传。迨至两汉时期,儒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黄老学派一些思想被儒家学派吸纳.西汉时期的儒家已经不同于先秦时代的原始儒家。正因为如此,有些学者将汉代儒家称之为“新儒家”。  相似文献   
9.
叶晓庆 《世纪桥》2010,(9):145-146
量词是汉藏语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量词在汉语史上不是一个先在的语法范畴,而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逐渐产生、发展、成熟的。两汉时期是量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拟从两汉时期的相关语言学材料入手,结合以往的研究,着重探讨两汉时期量词的使用方法。两汉时期的量词主要包括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基本类型。其中名量词的用法比较丰富,动量词的用法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10.
两汉时期,矫制(诏)现象频发,时代思潮、士大夫们昂扬的进取精神以及矫制(诏)无害法律制度是其成因。其中,矫制(诏)无害法律制度孕育于频发的矫制(诏)政治法律实践,并且成为矫制(诏)频发的制度保障。这个法律制度对汉以后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