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获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该法结束了国家侵权完全免责的历史,成为我国国家赔偿制度上的一座丰碑。但十年来的国家赔偿实践,使我们对国家赔偿有了一个全新审视的基础,其中关于国家赔偿的范围是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国家应该将间接损害纳入赔偿范围。并从立法目的、赔偿性质和主权在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推动我国国家赔偿范围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代议制度是世界文明史上从古代民主制向现代民主制发展的伟大进步.代议制度是近现代民主制国家实现民主的基本形式.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分析代议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在此基础上阐释其运行的条件,并对代议制作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3.
竹立家 《廉政瞭望》2012,(13):48-49
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中国的改革重点是“公共权力治理性”改革,是通过人民民主实现“主权在民”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活力”。  相似文献   
4.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既是一部政治学著作,又是一部法学著作,是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古典文献之一。本文即从它的历史背景出发,对其"自由与平等"的目标、性质以及"主权在民"的重要思想进行了浅显的评析。  相似文献   
5.
社会契约论是西方近代著名的政治哲学理论,它阐明了国家或政府公权力的来源,说明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卢梭)。因此,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成为现代民选政治实践的范本。而中国政治哲学中虽有“君轻民贵”思想,但未能形成西方的权利转让学说,由于缺乏社会契约论的认同和对公权力来源的追问,因而导致官僚政治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存在政府利益价值选择困境、制度困境和公民主体参与现状不平衡等现实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主权在民思想为理论契机,探索性分析现阶段我国公民参与决策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由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看现代政府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传毅 《行政与法》2004,1(1):23-25
主权在民的原则是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认为:由主权在民的原则必然引伸和演绎出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并决定政府的角色定位是有限的政府、正当程序的政府和责任政府。要确保政府的角色定位,必须建立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8.
《上海人大月刊》2007,(9):11-11
民主是一种保障主权在民的政治制度。今年“小人代会”上,市人大常委会推出的四项创新举措,使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民主权利,得到了真正实现:审计报告及审议意见从“圈内”走向公开,使老百姓明白政府如何花钱,打出了人大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组合拳”;向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时通报代表评议政府工作情况,使常委会扩大会议更具成效;  相似文献   
9.
以“台独”为基本政治诉求的民进党常以“主权在民”“、住民自决”为口号,为其“台独”分裂活动制造法理依据。今年年初,陈水扁再次提出所谓“新宪公投”,叫嚷要“由下而上、由外而内、先民间后政党”,在2008年前催生一部新“宪法”。陈水扁“民间版”的“公投”,就是对“住民  相似文献   
10.
李辉 《重庆行政》2011,(6):61-64
政治学意义上的“民主”是与专制、独裁相对立的概念,其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几经反复与颠扑,形成了举世公认的几条原则,如:主权在民原则、多数决定原则、选举原则、保护少数原则等。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设计民主模式时,形成了既符合民主一般原则,又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制度。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对立与和谐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民主,本身也包含着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