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清臣 《学理论》2010,(22):163-163
乌力楞是北方游猎民族鄂伦春族早期的一种以血缘关系维系的社会组织。透过其组织形式,人际关系及其职能探讨游猎民族的原生态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以来,普米新村被列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建设,村寨成为泸沽湖省级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融合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源远流长的普米族历史、宗教文化为一体,突出新村的自然美、环境美、历史文化美。  相似文献   
3.
执着的守望     
正依稀记得那是一个下过雨的傍晚。对于生活在塔里木垦区的人们,这场夹带着泥点的雨水是新奇的。雨后,裸露的皮肤上还沁带着雨丝的凉意和盐碱的刺痒。然而,这不能影响人们漫步路上的惬意,透着一股祈雨后的满足、劳作后的放松。伍劳模,大家都这样称呼她,是因为她是全国劳动模范。她的右臂上带着"安全巡逻员"的红袖章,牵着她3岁的小孙女,向闲坐在屋角的老人们走去。她走过的柏油路上还残存着雨迹,仿佛是她走过的那些流水的岁月似的。她走过  相似文献   
4.
王燕 《今日民族》2014,(7):17-20
<正>这是我第一次在德昂山偶遇中央电视台《民族故事》摄制组。2012年10月中下旬,我在德宏州芒市进行调查,在芒市的访谈进行了四天之后,我开始进入村子。在进村寨的路上,我的向导和翻译赵哥——一位德昂族小伙告诉我,中央电视台刚来到德昂山,准备拍德昂族的一些民间故事。据了解,《民族故事》是由中央电视台新闻影视制作中心、中国  相似文献   
5.
牛清臣 《学理论》2010,(27):126-126
<正>"鄂伦春"是民族的自称,是"山岭上的人"之意,也有解释为"使用驯鹿的人"。有人把鄂伦春族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确是精骑善射的民族,世世代代在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以狩猎为生。早年,他们居无定所,过着游猎生活。解放前,私有制虽然确立,但鄂伦春族还保留着原始公社的残余。鄂伦春族是我国11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坐落于双杭地区的万寿桥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旧时福州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市井文化的积淀从一些方言熟语中依稀可辨。如"大桥下水流出哗哗叫,水流里没声音",反映了双杭商业社会个人主义唯利是图的本质特点。"由五门垱跳下去"则折射出双杭商业社会竞争的激烈,民生的艰难。"大桥头野轿"表面上看是从前大桥头有许多营利性轿子停泊,实际却反映了双杭的繁荣与社会等级意识的根深蒂固。万寿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当时南台江横无际涯,中亭街称楞严洲,南台江分为南北两港,行旅需借舟子过渡。  相似文献   
7.
独龙族在漫长的古老、封闭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从其民间建筑可窥见一斑.独龙族的民间建筑常见的有供居住用的木楞房、竹篾房和供储存粮食用的木楞粮仓和竹篾粮仓等几种,它们在建筑形式上和用材上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8.
200例变异型刺创形成机制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在凶杀案件中刺杀案件比例较高。在法医工作中对凶杀案件 ,特别是刺杀案件绝大多数能够对刺杀的凶器种类和形态进行认定 ,为侦察破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由于刺器的种类繁多 ,各种不同类型的凶器可造成不同特点的损伤 ,同一刺器在不同情况下或人体不同部位上可造成不同形态的损伤 ,不同形态的刺器在不同的情况下也可造成相似的创口。笔者对200例刺创案件的损伤和凶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并通过动物实验 ,对不同形态的变异型刺创进行了探讨。1资料分析在200例刺杀案件中 ,受害人213人 ,其中男性174人 ,占81.69 % ,…  相似文献   
9.
陆晗 《人民公安》2021,(2):12-13
“赛白奴”(蒙古语“你好”)是他的口头禅,“大嗓门”是他的名片。他就像一棵树牢牢扎根在乌拉特草原,扎根在甘其毛都口岸,护佑过往群众的平安。他是中蒙两国司乘人员信任的“赛因察戈答”(蒙古语“好警察”)。他就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甘其毛都大队巡逻一中队中队长斯日古楞。  相似文献   
10.
冯文开  王旭  马静 《前沿》2015,(2):101-104
胡仁·乌力格尔《隋唐演义》是蒙汉文学交流的产物与范例,它按照蒙古族的生活风习、思想愿望、心理情趣、艺术传统等对汉文历史演义小说《说唐全传》进行一定的蒙古化,具有了鲜明的蒙古族口头叙事传统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