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单纯的校园人到社会职业人过渡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在求职前,必须排除心理干扰,克服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良心态——  相似文献   
2.
3.
正有则寓言,说的是三只猴子叠罗汉翻高墙,一不小心倒了,乱作一团,互相责备。最上面的猴子说":中间的抖了一下,我才歪了。"中间的那只说":下面的抽搐了一下,我才抖的。"最下面的猴子说:我好像听见老虎的声音,所以抽搐了一下。"各有各的说辞,各有各的借口。现实中,有的同志抱着"猴子叠罗汉"的态度对待工作,碰到难题畏畏缩缩,承担责任时互相扯皮,遭遇失败时彼此指责……这些映射出来的都是害怕担责的逃避主义、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和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敢于担当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词一般是指权力腐败。有权力者走向腐败,来自腐败心理。由于受社会大背景和客观环境,以及自身素质、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由种种不健康心理滋生出腐败心理,导致腐败行为发生。而不同的权力主体在走向腐败的渐进过程中往往有不同的心路历程,如弄权心理、贪欲心理、享乐心理、失衡心理、侥幸心理、规避心理、无所谓心理、从众心理、期权心理、造福子孙心理等。其中弄权心理是落马官员走向腐败的重要诱因和根源。  相似文献   
5.
石磊  刘蓉洁 《理论导刊》2007,4(3):81-83
从众心理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不能与缺少个性、丧失原则相提并论,基于理性的从众对社会对个人都有其积极的一面。认真分析大学生从众行为的成因,研究理性从众对大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对于积极利用大学生的从众心理规律实施教育,控制大学生消极从众行为,促进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小龙 《法制与社会》2011,(16):178-179
2011年3月16至20日,一场对食盐的抢购几乎风靡全国各地。此次事件是受谣言和传言的影响而爆发的一次群众性的集体恐慌现象。本文从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和从众心理对其作以根本的剖析,以使人们认识到谣言和传言以及非理性的从众行为对个体、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领导工作中,人们敬佩有顽强毅力、勇往直前精神的人,但同时我们更欣赏那些能审时度势、果断撤退的智者。前者是被人习惯接受的勇,后者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并在领导者中大力提倡的勇,因为这是一种控制自己的勇,更是一种大智之勇。  相似文献   
8.
在义和团运动中,其倡导者提出的纲领并不属于能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先进理论,却能得到支持,吸引众多农民参与,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充分考虑旅游者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是发展旅游产业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旅游产业决策者必须掌握的课题.本文从旅游学的角度出发,特别是从旅游心理学理论分析了旅游者选择旅游景点景区的依据.并把旅游者按照喜好进行了分类.稀求找到依兰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儿.  相似文献   
10.
阮德信 《求实》2006,(9):42-4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信用问题日益彰显重要,传统主流经济学对信用已有诸多分析,理性经济人假设是信用分析的基石。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交易主体的信用行为并非完全理性,而常呈有限理性状态;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信用问题,是一个新的尝试,能使信用问题的研究更趋完善和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