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都会面临退休后收入大幅度缩水的情况,再加上通货膨胀,人人都得关心如何进行适当的投资以尽力保持生活水准不至于降低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极不起眼、不足6000人位于河流左岸的叫胡子镇的小镇上,有这么一个女性群体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进行投资。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胡子镇老太婆投资俱乐部。1983年成立的投资俱乐部,在最初10年内尽管也一样经历了1987年的华尔街股市大崩盘,但她们的年平均回报率依然达到23.5%。  相似文献   
2.
川友 《友声》2015,(1):27-28
<正>2014年12月11日至13日,应全国友协邀请,经中美交流基金会组织,以美国威斯康星州副州长丽贝卡·克里费希女士为团长的美国地方政府代表团一行12人访问四川。代表团由来自威斯康星州、华盛顿州、纽约州、科罗拉多州、伊利诺伊州、田纳西州、堪萨斯州、密苏里州等8个州的中青年副州长、州议员、市长、市县政府官员等组成。中美...  相似文献   
3.
颜武 《检察风云》2012,(3):35-37
在2008年12月9日世界反腐日当天,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和他的办公室主任一齐被捕。此案让人们惊奇:号称政治清廉的美国也有卖官事件?其实,此案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政治运作中的制衡力量和严密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4.
2010年5月至9月,笔者就美国地方政府对土地的管理问题,先后对马萨渚塞州、马里兰州、得克萨斯州、伊利诺伊州和纽约州的部分市、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考察中,笔者与当地政府土地规划和管理部门的官员进行了交流,收集了大量美国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划图,实地考察了一些规划案例。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笔者大致勾画出美国地方政府对土地管理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5.
尽管之前介绍了我访学所在的伊利诺伊州也有州长腐败现象,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公认的腐败程度较低的国家之一,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建立了一套有效防治腐败的法规制度和管理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11月4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国会参议员贝拉克·奥巴马以明显优势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当选为美国第56届、第44任总统。奥巴马的成功当选,使其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那么,被一些人士认为“缺乏政治经验”的奥巴马此次为何赢得如此轻松?奥巴马时代的中美关系将会向何种方向发展呢?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著名中美关系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7.
陈亦权 《政府法制》2011,(33):42-42
莱米尔是美国伊利诺伊州葛曼小镇的一位中学生,暑假里,她报名参加了一个数学特训班,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特训班,每天都有大量的特训课以及家庭作业。为了督促学生们能够顺利完成家庭作业,特训班都规定要让家长检查批改一遍作业,并且签上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雅琴阁 《党政论坛》2010,(20):47-47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叫哈佛的小镇上,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以赚取自己的零花钱。其中有个十岁的孩子最惹人们注意。经常坐这趟车的人几乎都认识他,他卖出的东西总是被乘客们抢购一空。  相似文献   
9.
秦阳 《法律与生活》2012,(19):42-43
2012年9月6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地方法院的一次判决揭开了一个沉寂8年的未解之谜。 2007年年末,美国伊利诺伊州威尔县发生了一起人员失踪案。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全美国的关注,由此又引出了警方对发生在2004年的一起意外死亡案件的调查。这两起案件有什么联系?凶犯到底是谁?谜案从失踪者斯泰茜开始。  相似文献   
10.
杭东 《党史纵横》2012,(7):38-39
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作品《老人与海》,海明威获得了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本人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曾偕同他第三任妻子玛莎·盖尔荷恩,来华采访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由此有了他一生难忘的中国之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