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来势凶猛今年2月,埃博拉病毒在几内亚爆发,迅速席卷西非。截至7月31日,埃博拉病毒己造成1323例感染,729人死亡,疫情在全球响起警报。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达50%?90%,传播速度快,潜伏期从两天到21天不等,尚无有效疗法。目前已丨知的主要感染渠道是直接接触到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者接触被感染者的尸体。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当前全球都须加强对埃博拉疫情的监测与感染控制,如果游客从西非疫区返回3周之内出现高烧、虚弱、呕吐、肌肉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向医疗部门寻求帮助并报告旅行细节。  相似文献   
2.
李宇 《中国减灾》2013,(9):26-29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第一,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越来越多,涉及领域多元化。我国不仅自然灾害频繁,随着社会的转型,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突发公共事件也日益增多。第二,突发公共事件频次高,规模大,危害程度严重化。第三,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社会影响扩大化。第四,突发公共事件扩张性增强,波及范围国际化。第五,突发公共事件在新兴领域面临新挑战,处置思路、措施需要专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次“灰犀牛”和“黑天鹅”交织叠加的典型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这是一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阻击疫情时间之紧迫、任务之艰巨、规模之超大,世所罕见。  相似文献   
4.
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中 《新视野》2008,(1):73-75
物质文化是以固态或静态形式为表现手段和传承方式的文化,而非物质文化则是以动态或活态形式为表现手段和传承方式的文化.物质文化具有规模大、传播速度快和保存时间长的特点,而非物质文化具有鲜活性、生动性和场景性.非物质文化是物质文化之母,物质文化属于上层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而非物质文化属于底层文化.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是相互包含和互动的.  相似文献   
5.
近日,红河州委组织部充分利用手机传媒传播速度快、使用范围广的特点开展党建工作手机信息宣传,正式开通红河州党建工作手机快报,着力推动全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具体运作模式为:州外与云南网合作,用彩信的方式通过春城手机报、云南手机报,  相似文献   
6.
闲话闲说     
《工友》2008,(4):43-43
信息传播速度:报纸不如电视,电视不如广播,广播不如网络,网络不如女人嘴,女人嘴不如小道消息,小道消息不如班子成员跑风漏气!——信息时代流言传播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短信,被人们称为“拇指媒体”。它既带来了“拇指经济”,也滋生了“拇指文化”。同时,短信还可能引火上身,成为侮辱,诽谤他人的工具。 短信传播速度之快,问题之新,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熊春艳 《当代广西》2009,(10):16-17
网络,时代进步的产物,它的传播速度、知识容量等时代功能,无可替代。然而,正因为它的“海纳百川”,导致网络世界里良莠不齐。有人视之为天使,有人视之为魔鬼;有人为之收获,有人为之堕落;有人为之欣喜,有人为之哭泣……在此,记者收集了一些事例,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和警示。  相似文献   
9.
由于开放性强、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互联网作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的一种新的舆论平台,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中国社会蓝皮书首次增加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认为,我国互联网的舆论平台已经十分发达。几乎每个门户  相似文献   
10.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9,(12):65-65
清道光年间,遵义府学教授莫与俦创立"汉三贤祠",将汉代的尹珍、舍人、盛览三位文化名人列为"三贤"加以纪念.其后, "汉三贤"的提法流行开来,被视为代表古代贵州文化的辉煌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