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佚名 《政府法制》2012,(15):28-28
据中共中央公布的资料,1957年和1958年共划右派552973人,1978年后“改正”552877人,不予改正96人,其中中央级5人,分别为章伯钧、罗隆基、彭文应、储安平、陈仁炳。他们的遭遇如何?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后,《观察》对能够左右中国局势的国共两党做出了自己的评析,认为国民党太失败,而共产党有前途,从对寄望国民党改革到同情共产党,《观察》对国共两党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这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当时的民心向背。  相似文献   
3.
蔡登山 《各界》2011,(3):93-95
储安平(1909—1966),江苏宜兴人,乃储氏望族之后。储安平生下仅六天,母亲去世,父亲吃喝嫖赌,不顾家庭生计。由年迈的祖母抚养,十四岁时父亲和祖母相继去世,用他自己的话说,  相似文献   
4.
储安平是 2 0世纪 4 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者”的代表 ,他主编的《观察》杂志则是“自由主义者”的主要思想阵地。本文论述了储安平的宪法观、司法独立观和新闻法治观 ,透析了储安平法治观的渊源及局限 ,揭示了储安平及中国“自由主义者”群体对中国法治社会的向往及对中国缺乏法治环境的无奈心态  相似文献   
5.
韩戍 《德国研究》2014,(3):121-130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充满种族歧视与狂热的领袖崇拜,为纳粹党进一步实行种族主义与对外扩张创造了思想和舆论条件。柏林奥运会被视为一届与奥运精神背道而驰的极权主义运动会,是奥运史上的致命错误。然而,在储安平眼中,柏林奥运会却是一次和平、友好、博爱的盛会。储安平赞赏希特勒的国家动员能力和德国民众服从领袖的表现,认为德国冲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实为获得伟大的民族解放,应该为中国仿照。此种认知偏差及产生的原因,值得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科学》2009,(4):25-25
“纪念储安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7月上旬在厦门大学召开。研讨会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有关从事储安平及《观察》周刊研究的学者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储安平的儿子、现居澳大利亚的著名音乐家储望华专程回国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周蕾 《法制博览》2011,(5):50-51
端木露西又名端木新民,笔名有端木露西、露西、路茜等。生于苏州一大户人家,曾就读于苏州振华女中、惠灵女中。后她随家去天津,进入天津中西女中、南开大学预科,未及毕业,又随父母转到上海,考入光华大学。不仅如此,学生时代的端木露西也十分优秀。其子储望华回忆她“在苏州读中学时演过话剧,她演女主角,而男主角就是蒋纬围,可以想见母亲那时候也是颇为出色的”。  相似文献   
8.
黎忧 《南风窗》2014,(20):96-96
一直以来,研究者都把储安平定位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甚至将其视为继胡适之后中国第二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目前所有的储安平研究,也基本在“自由主义”的框架下进行,尽管已经缺乏新的问题意炽,仍不厌其烦地做各种重复阐释。的确,储安平在1940年代主办《观察》周刊,以民主、自由、进步、理性为办刊立场,公开宣称代表“一般自由思想分子”,激烈批判政府,抨击当道,创造了中国舆论史上最后的辉煌……从表面看,以“自由主义者”概括储安平似无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个报馆的言论可以赶掉一个外交部长"中国自1937年"七七"事变,迄1945年8月中日本宣告投降,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获得胜利。一个多月后,国民政府即于10月1日宣布废除战时新闻检查。近代以来,凡国与国交战期间,对新闻必有所控制,这是无疑的。但国民政府的战时新闻法令法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