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官僚制与贵族制是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官僚制的建立是对贵族制的否定,但官僚制的建立并不意味着贵族制的灭亡.由于贵族制得以滋生的经济土壤仍有深厚基础,它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加强皇权统治,加上官僚贵族化和贵族官僚化的趋势等,决定了贵族制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依然会有存在的空间,并与官僚制结合在一起,成为维护皇权统治的重要工具.战国以后的贵族制有不同表现形式,它的存在与分封制联系在一起,不同时期的分封制会使贵族制显示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陈抗行 《小康》2008,(7):89-89
从技术层面看,领地越大,征税的技术难度也就越大,政府对经济运营的掌控能力就越容易被削弱。大凡立国关键,在于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建立与演变。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政治使命,而经济政策无不建立在对政治使命的对应之上。从周王朝建立到春秋再到战国,政治使命发生了多次的变化。周王朝建立在松散的封国联盟基础之上,其  相似文献   
3.
宗新华  李永恒 《前沿》2013,(9):198-200
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分封制与中国的中央集权模式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分析了分封制得以产生和获得发展的原因,进而论述了分封制的支持体系。在论述了分封制对于中国实现统一大国的促进作用和分封制衰落的原因之后,说明了中国的中央集权模式是人们统一国家的需求和分封制的衰落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春秋战国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变革.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贵族政治必然会随着分封制的衰落和血缘关系的淡化及王室式微而渐趋崩溃.日趋激烈的诸侯国之间的竞争要求集权体制代替分权体制,郡县制就是适应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而出现的新的政治制度,与此相联系的是任命制取代世袭制,集权制取代分权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相似文献   
5.
杜晓宇 《前沿》2007,(9):242-243
项羽分封是既不得不承认诸侯并起的局面,又不得不为剪灭群雄预做准备。刘邦通过分封诸侯王,先是达到了建立军事同盟以伐楚的目的,接着有目的地剪除异姓诸王,大封同姓诸王,完成了从王业到帝业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张锦 《求实》2011,(Z1)
一、宗藩体系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外交史主要是与周边国家宗藩体系演变的历史。宗藩体系是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国与国之间的互动关系模式。在宗藩体系中,中国处于天朝上国的地位,周边各国位于藩属国境地。宗藩体系的兴衰史见证了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发展史。(一)宗藩体系的形成。宗藩体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分封制。周灭商立  相似文献   
7.
与几乎所有文明古国中都存在过的血统等级架构不同,在中国社会中长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血亲等级架构。儒家血亲等级观念是中国血亲等级架构的哲理结晶,它一方面将君臣之间的尊卑上下差序嵌入到父子兄弟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又把父子兄弟之间的血缘亲情比附到本无血亲关联的君臣关系之中。它凭借血亲情感的强大亲和力和凝聚力维系着整个社会的等级秩序,从而形成一种远比血统等级更稳定、更难以打破的深度等级架构。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中国城市自诞生以来即表现出鲜明的体系特征。中国城市体系植根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特质多样的自然地理基础,先后经历了城邑起源与地域化、分封制与邦国化、郡县制与层级化等阶段。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进,中国城市体系在统一多民族国家之抟成、广域空间之治理中起到了枢纽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面向未来,需要更加重视城市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城市体系来规划国土空间,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本主义哲学家。孔子的政治哲学并不是要恢复旧的奴隶制统治,而是打着复古的旗号批判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孔子推崇的周礼不过是周原上的残余的原始共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