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父亲袁翰青1905年出生在江苏南通市蒋家巷 ,一户普通的人家。在南通师范学校学习时他就萌发了科学救国的抱负 ,他认为中国所以贫弱就是因为科学不发达 ,于是他和三个挚友商定毕业后分别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1925年 ,父亲作为南师优秀毕业生 ,考入理想中的清华大学化学系。1929年 ,清华大学公派父亲等毕业生赴美深造。他师从伊利诺大学的R·亚当斯教授 ,在教授的指导下 ,进行立体有机化学研究。经过反复试验 ,他发现了联苯衍生物的变旋作用 ,并为此发表了两篇论文 (1932年《美国化学会志》第54卷)。这两篇论文是他的博士论文 ,也是他…  相似文献   
2.
吴国祯 《台声》2011,(5):24-25
1966年至1970年我求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学美国,于1977年来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作。此后,于1995年转至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至今。从1966年开始作为清华人至今也有45年了,而具体在两岸清华学习工作也正好有20年。今年是清华建校百年,我这一生应说是和清华有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薛子进 《法人》2008,(6):17-21
各媒体无一例外地将PX项目缓建与一个人联系在一起: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赵玉芬  相似文献   
4.
赵东元,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于1998年学成回国到复旦大学化学系工作。他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教学和科研上,勇攀科学高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1922年,20岁的燕京大学化学系学生傅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祖国。他没有想到,自己后来会在中美之间多次往返,被称为“美国两次都留不住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母亲文戎(1915-2004)原名李忠靖,天津人,1939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时,改名文戎,含义为文化战线上的一名战士。母亲是买办资产阶级家庭的叛逆者。1935年秋,她从天津南开中学毕  相似文献   
7.
章剑锋 《各界》2010,(6):26-28
蒯大富,1967届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在“文革”中,蒯大富是北京红卫兵造反派的五大领袖之一,领导、参与了“文革”初期的一系列造反活动。“文革”后被判有期徒刑17年,先后被关押在北京和青海,出来后辗转到深圳经商。一波三折的变故,促使他由一个“红卫兵领袖”向普通人序列回归。  相似文献   
8.
黄鹤 《政府法制》2012,(14):18-18
1942年,正值二战中期,英国高校弥漫着浓重的战争气息。偏偏那年,刚满17岁的玛格丽特决心要报考牛津大学化学系。父亲疑惑地问:“眼下战事正酣,你不觉得此时报考不合时宜吗?”玛格丽特毫不犹豫地说:“报考牛津是我的志向,每次机会都不能错过。”  相似文献   
9.
龚育之同学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我知道龚育之这个名字已六十有一年了,那是1948年秋季,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新生名单中看到的,那一班新生只有9人,几乎都记得。可以说,我知道龚育之甚早,然而见他的面很晚,至少在五、六年以后,而且都是在各种讨论科学问题的会议上,见了面彼此知道,却没有说过几句话。但我有一个印象,那就是育之同学是一位很严肃、认真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0.
厦门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毕业的方瑞庭出生于1955年.他本应在2015年退休,同大多数退休职工一样依靠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享受老有所养的生活.然而,当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发出"安民告示"——"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时,方瑞庭已经在"追"社保的路上奔跑了20多年,并正在被逼进"老无所养"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