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培萱 《当代贵州》2014,(32):58-58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音乐家,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社会契约论》是其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亦为世界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书中,卢梭从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角度对社会契约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以卢梭的《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为研究对象,指出作者在语言问题上的观点:语言源自激情而非需要,并在由眼及耳,由声到字的过程中日益偏离人的自然状态,在增补中不断异化。这种独特的语言观一方面契合了卢梭的哲学观点,成为其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语言学层面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有值得商榷之处。介绍并评价卢梭的语言观,有利于全面领会卢梭的哲学思想,进而正确评价卢梭及其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佳佳 《法制与社会》2013,(30):135-136
卢梭对政治权威及其合理性的构建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在自然状态下并不存在政治权威,政治权威在社会状态中产生,民主、法治是政治权威合理性的核心等,这些宝贵思想对民主思潮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社会契约论的产生,以一个新的视角解释了国家的起源和政治权力的来源,给中世纪教会统治下的西欧带来了政治解放的曙光。警察权是政府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出发给予警察定位以及探讨警察权的社会基础,对于深刻认识警察权的权力归属,防止警察权异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此着眼,权利基础、合法性基础、契约基础、政治权力基础和法律基础是警察权的五项基础权利渊源。  相似文献   
5.
“普遍意志”(volontégénérale),是卢梭政治与法律思想中长期充满争议的概念。当今中文学界对该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译法,但“普遍意志”的译法更为准确。在概念史上,普遍意志并非卢梭首创,但卢梭却赋予了该词全新的含义。对“自由”的过分关注划清了卢梭与其他社会契约论者的界限。普遍意志的基本内容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公共利益,但人们无法仅根据个人利益汇合成公共利益,还需要借助理性与宗教的帮助形成普遍意志。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要求结合者们交出“一切权利”,这种说法可能并不符合卢梭的原意。虽然普遍意志的形而上学性导致它不能直接在现实国家中实现,但它可以作为一种完善现实国家的理想标准。  相似文献   
6.
卢梭的社会发展代价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科学与艺术的进步要以道德的败坏和社会风尚的颓废为代价 ;二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要以人的堕落为代价 ;三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造成了社会不平等。这些思想是对私有制社会的鞭挞 ,也是对当时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富有远见的揭示 ,对马克思恩格斯产生了较大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卢梭的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上 ,吸取了卢梭上述思想中的合理内涵 ,使之变为他们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公意"思想是卢梭政治理论的核心,他试图通过代表人民共同利益的"公意"来构建其所认为的理想政府。卢梭的"公意"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公意"是主权者共同体的共同意志,也是最高意志;"公意"不可能永远都是全体一致的同意。卢梭"公意"思想中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不仅深刻影响了法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且对西方思想界尤其是对康德和黑格尔构建的"自由意志"学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一种完全未经文明浸染的人的"自然状态"的预设和追溯,卢梭得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现实中的恶并不能归咎于人性之恶,而应从社会制度本身去寻找原因.而有道德的人的生成必然有赖于合理的社会秩序,对人性的设定必须从对社会的设定中寻找依据.但合理的社会秩序和政治样式并不能由人的原始善性中自然地引出,而必须借助于理性的自觉建构.在这里,"自由"就代替"良心"而成为人的应然的本质性规定.但体现为自由的道德性并不是先验的,而是在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后才产生的,可要使卢梭描述的契约社会得以可能,它又恰恰是不可或缺的,有着应然的意义,而人性也就在应然而非本然的意义上被规定了.  相似文献   
9.
"自爱心"与"怜悯心"是《爱弥儿》中很重要的概念,其揭示了卢梭"道德"概念的基础、"公意"概念的内涵,并且卢梭由此发展出与之前的现代政治思想有本质不同的个体权利的政治哲学。这两个概念首先在《论不平等》中出现,而后在《爱弥儿》中构成了一条潜在的发展线索。从考察"自爱心"与"怜悯心"这两个概念出发,勾勒卢梭的核心思想与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初,在行为主义政治思潮的统治之后,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以其恢宏巨著<正义论>重提自由、民主,平等这类重大价值性命题,对国家的政治制度、人类生活的基本价值这类传统政治学关注的主题重新进行研究,由此在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政治学界开始了"复魅"的思想运动.罗尔斯的"叙事"是传统的,但其"叙述"却是当代的.罗尔斯与西方近代传统政治思想的这种"文本"关联性,生动地体现在他在财产权理论上对卢梭与洛克的继承和超越.财产的占有是善还是恶,是自由之基还是不平等之根?在西方思想史上,洛克和卢梭给予了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两大不同的传统:前者张扬了自由主义精神,后者体现了平等主义取向.20世纪的罗尔斯,用卢梭调整洛克,在自由和平等之间进行了整合,体现了西方文明发展的较高成就,对目前中国的财产权制度也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