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72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史辉 《党员文摘》2007,(7):10-11
中国有句俗话叫“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它反映了人们对为官理念的朴素理解,也表明拥有廉洁高效的政治环境是各个时代人民的共同愿望。那么,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是如何惩治贪污的呢?  相似文献   
2.
悠远绵长的晋阳文化,其最显著的内涵特质在于厚重浓烈的政治、军事文化色彩。2500余年来,晋阳或作为历代王朝的国都、陪都,或作为护卫王朝京师的军事重镇,皆直接攸关王朝兴灭存亡的命运,政治上军事上处于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3.
研究南诏文化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析了什么是南诏文化,南诏文化的内容、特征、文化类型的形成以及历代研究的著述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2007,(9):45-47
一宁夏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军事位置十分重要,是影响中央政权安危的边防前哨。北部地区气候湿润,宜农宜牧,东临黄河,地势平坦,土质良好,为大规模移民开发创造了条件。早在远  相似文献   
5.
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待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非公有制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未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摆在社会主义国家面前的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对此,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体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也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正确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研究和实践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对于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国君简介张国君,男,1957年生于河北赵县。1980年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舞台美术专业,后在河北省歌舞剧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1986年调入河北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北画院院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或在专业美术期刊发表,并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及诸多藏家收藏。其中2013年9月,参加由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法中友好交流协会、法国东方文化中心、法国世界遗产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2013年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展出中国画作品20件。  相似文献   
7.
康熙皇帝晚年为历代帝王庙划定了入祀底线,即“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应尽入庙崇祀”,从而确立了中国大历史的帝王祭祀观。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康熙皇帝发布渝旨,首先回答了两个重大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祭祀历代帝于?康熙认为,历史上前代帝王都没有子孙后裔祭祀他们了,但后世统治天下的人,继承的正是他们世代创建的功业,所以要重视对历代帝王的祭祀。  相似文献   
8.
《今日浙江》2012,(16):66-67
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自秦置县,历代未废。两千多年的古越文明和以五泄瀑布、白塔湖湿地、浙中第一峰东白山为代表的绮丽山水交相辉映,赋予了诸暨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也为诸暨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大美诸暨、风情越乡”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平台。  相似文献   
9.
青海湟水谷地,自古为屯田之地,也是历代王朝和兵家必争之地。在湟水谷地中段,有个地方叫平安,古代设有驿站,名平安驿,现叫平安县。从平安县往北,走过横穿湟水河的大桥,迎面就是一条川,上世纪五十年代此川被分为两个乡,下川叫红崖子沟乡,上川现名为五十镇。红崖子沟南枕湟水,北依祁连,西与互助县哈拉直沟乡为邻,东与乐都区达拉乡接壤。  相似文献   
10.
李志刚 《政府法制》2014,(35):36-36
“治庸”,不独为当下的“热词”。古代“庸官”亦不少见,所以历代王朝也都很重视“治庸”。尽管效果多数平平,但偶尔也有些人和事令人眼前一亮。要了解古代“治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人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