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时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同时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宗寒 《求是》2011,(23)
王天玺同志的《文化经济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剖析文化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揭示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视野宏大,立论公允,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论应该是广义的社会哲学理论,其上层建筑理论不应局限于对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剖析,而应揭示所有社会上层建筑的一般本质、构成、功能及其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也即广义的上层建筑。广义上层建筑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整合与调节社会内外部诸关系以保持其稳定性;它的一般本质是解释体系和规范体系统一的共同体意识;益公性与偏私性是其二重性;人口资源、物质资源、精神资源是其基本构件。无论是上层建筑的一般本质、功能还是构成都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 ,不仅以其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展现在人们眼前 ,而且以其丰厚的哲学意蕴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民作为描述社会运动与社会革命的实践的概念,由确定的阶级及其领导的社会变革性质为其确立基本属性。在历史唯物论语境中,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使人民成为历史中的根本力量。人民话语是对人民这一根本力量的产生、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的言说。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找到了人民这一根本力量,并通过革命及改革开放等方式不断解放和发展这一根本力量,人民由此而成为当代中国历史演进中的重要主体。在中国革命的历史、改革开放史以及新时代展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人民话语始终存在于历史唯物论语境中,并始终呈现人民事物的实体性、事件性和过程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话语的实质。中国政治的兴衰成败将取决于能否明确政治权力同人民的关系,找到人民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特稿专家     
祝福恩,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历史唯物论学会、全国领军科学人才学会、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政府津贴、国务院津贴获得者,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六个一批人才专家、一省社科评奖专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运用这个理论武器,可以更加准确、清醒地看待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从中汲取宝贵经验.要坚持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看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同时,既要看到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显著成绩,又要看到曾经遇到的挫折和仍然存在的不足.既要总结成功经验,又要汲取失败教训;要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将党的建设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发展过程中来考察和认识,把握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我们党发展进步的历史必然性;要坚持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党的建设与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变革、与国际环境变化的联系;要坚持以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党的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党内矛盾与社会矛盾的关系、处理党内矛盾与促进党内和谐的关系;要坚持以群众的观点看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的最终目的,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党的建设的依靠力量,党的建设的成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要坚持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党的建设必须突出实践特色,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必须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必须坚持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论     
本文认为,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的一大发现,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理解一切社会问题的钥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08,(19):31-33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世界嬗变的历史背景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准确把握了时代主题,是对历史唯物论的坚持与发展 当今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世界正处于剧烈嬗变之中.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已从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变成了长期执政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党.世情国情党情的巨大变化说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的竞争更加激烈,发展的主题更加突出,国家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较之鸦片战争前中国面临的"实惟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当今世界的变化发展更为迅猛,中华民族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把握机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此作出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