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1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匆匆 胡德夫     
赵辉 《台声》2007,(7):60-63
如果说罗大佑是台湾民谣音乐的丰碑,那么胡德夫应该被称作传奇。“台湾民谣之父”与“台湾原住民运动先驱”这两张标签,代表着胡德夫过去30年唱过的那些歌和那些社会运动。然而,对我们来说,胡德夫和他的那些歌其实远超过这些。他的歌是一种咏叹。是一种对人世美丽与悲哀的咏叹,是一种满怀乡愁与理想的青春热血。他的歌也是一种祝祷,一种对生命源头和天地恩惠的祝祷。那么自由又那么深沉,那么豪放又那么温柔,像是山里最深的一处,是诗歌,是音符,是你所不能遗忘的。 2005年,55岁的胡德夫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匆匆》。距离1974年李双泽为他策划台湾现代民谣运动史上第一场个人演唱会“美丽的稻穗”。胡德夫已被大众整整遗忘了31年。 2007年5月22日,胡德夫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音乐会。这也是胡德夫第二次来到北京。音乐会后胡德夫接受了《台声》杂志专访。他向记者讲述了过去30多年中他的那些歌和争取的原住民权利运动。  相似文献   
2.
日据时期在台日人作者芹田骑郎以台湾原住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由加利树林里》 ,虽自称是爱台湾的产物 ,其实流露出浓厚的殖民主义意绪。小说描写异域情调和乡愁 ,感觉台湾乃日本本土的延长 ;描写原住民的野蛮、无知、懒惰和肮脏 ,日本人的先进和文明 ,为的是证明日本殖民统治的合理性 ;有关殖民者带来现代文明 ,受惠的殖民地人民感恩戴德的描写 ,其实只是作者的个人想像。将其笔下的原住民形象和原住民作家笔下的自我民族形象相比较 ,孰真孰假 ,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3.
你一定知道,新西兰主要是由南北两个岛屿组成的。可你知道吗,在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的传说中,莫伊这位毛利人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神”,是乘坐南岛这条“船”,才“钓”上了北岛这只“大鱼”的。这时你再去看看新西兰的版图,那形状真是惟妙惟肖!能钓上北岛这样“大鱼”的“船舱”里,该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终于有机会登上这条“船”,镜头中收入了五彩缤纷的“鱼”。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提出在历史街区保护与管理中引入“政府-学者-社会-居民”的管理模式。即一方面用法律和技术的手段加大对历史街区居民的原生态保护,另一方面由政府、原住民、社会力量、社区等共同组成历史街区保护平台。  相似文献   
5.
台湾原住民过去被称作“番”,“番”字带着强烈的中原汉人的沙文意识。原住民生生世世在台湾的延续和传承,成就了台湾文化的多元。前不久,就台湾少数民族的保护和发展等话题,台湾原住民发展协会理事长华加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墨西哥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和司法问题日渐显现。在社会层面,活跃的市场贸易产生了大量新型民商事纠纷,这些纠纷依据原有的法律规定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在司法层面.  相似文献   
7.
<正>1843年上海开埠后,租界里除原住民,其余是外国人,这个时期的过年,从一个外国人的日记看,没有燃放爆竹烟花。那个外国人提到戊申年(1848年)除夕:人们都很忙碌,忙着结账,也为明天做好准备。新年: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都放下手里的活,办公室和商铺都关着门。半夜里,人们都涌向寺庙见证辞旧迎新的时刻。元宵节:人们都出门游玩去了。  相似文献   
8.
台湾原住民的“族称”演变,是两千年来以“汉番(原汉)”关系为主轴的跨文化互动与认知的反映。由于台湾原住民缺乏本民族自身的文献历史,族群历史的被动记忆保留在异文化的文本中,从汉唐宋明时期“化外”接触中的“夷”、“番”,清代“理番教化”中的“生(野)番”与“熟(化)番”,日据时代“皇民化蕃政”下的“生蕃”与“高砂族”九族,光复以来“山地行政”下的“山胞”十族,从笼统、概括的“统称”到各族群的识别与相应“族称”,都是它文化视野下的认知符号。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原住民运动”过程中“正名”的“原住民”十四族,则潜伏着来自原住民族群以外的“台独”政治用力。  相似文献   
9.
从同化到多元化——我国台湾原住民教育政策嬗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化与多元化是多民族国家和地区对境内少数民族实施的两种不同的政策.我国台湾地区在光复初期对原住民教育采取同化政策,造成了原住民文化的流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原住民的不断抗争,这一政策开始向尊重原住民文化特性的多元化转变.多元化的教育政策,推动了台湾地区原住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原住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原住民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何有基 《台声》2000,(5):36-38
台湾先住民 ,统称高山族同胞 (简称山胞 ) ,她包括9个不同语言的族群 :即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曹 (邹 )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和雅美族 ,约34万人 ,分布在台湾中央山脉一带的山地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关于这一族群的来源 ,有所谓高山发源、海岸发源及海外发源诸说。目前 ,大多数学者和专家认同“海外发源说”。林仁川在《中国与台湾的历史渊源》一书中指出 :“台湾原住民除大部分是从中国直接移居过去的闽越族外 ,还有一部分是从南洋群岛移来的马来人 ,但多数人类学家认为 ,南洋马来族也是从中国南迁的南亚蒙古人 ,因此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