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会蓉 《前沿》2012,(2):88-90
2010年11月21日至23日,中国口述历史未来之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在蓉召开,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与会者就口述历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口述历史存在的问题,指明了口述历史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江青的办公室、卧室甚至餐厅,都安装着叫护士或服务员的电铃。江青是一个人住在钓鱼台11号楼的,整栋楼几十个房间住的都是她的工作人员,包括厨师、警卫员、护士和秘书等,这和其他领导人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王志民 《世纪桥》2013,(10):7-8
"抗联口述史"《风雪征程》是以抗联战士李敏的亲身经历为主线讲述和记叙了很多关于抗联部队在东北地区浴血奋战的故事并披露了许多的历史细节,既有利于真正地了解和还原东北抗战时期的真实历史,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北京党史》创刊30周年。首先,我代表《百年潮》杂志社,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北京党史》编辑部同仁表示衷心的祝贺。《北京党史》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关心、提携年轻人。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四十年代参加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团成员组成的斗争始末》,就刊登在《北京党史》2001年第6期。这篇  相似文献   
5.
书架     
《当代贵州》2013,(36):59-59
《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经济二次腾飞的若干思考》;《社会生态通论》;《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  相似文献   
6.
叶雷 《廉政瞭望》2018,(10):65-65
两次中日战争的原因、进行的经过、最后的结果,以及它们对中国、亚洲和世界全局所产生的影响都完全不同。辑录唐德刚、吴相湘、黎东方等史学大家重要文章的《从甲午到抗战:对日战争总检讨》一书。聚焦两次中日战争,在历史深处反思中国之得失。书的看点在于史学大家从不同侧面、细节,特别是采取口述史的研究方法,深入反思两次中日战争,相比之前的宏观检讨,内涵更加丰富、细腻。  相似文献   
7.
罗蜀 《兵团党校学报》2009,121(6):75-77
口述历史对于推动史学研究有独特的价值,它增加了历史的丰富性、生动性、真实性和可读性,并被各学科作为研究的一种方式。兵团成立55年来,老一辈军垦人在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中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在兵团屯垦资料中心开展口述历史研究,对于屯垦资料的收集、中心馆藏的丰富、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漂泊中的坚持》是安顿的最新作品。凭借《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安顿在上世纪90年代名噪一时,被誉为“中国第一位采访情感隐秘的记者”。如今,安顿和这类作品都不再那么火爆了,不过,对于安顿本人来讲,却还在不断“成长”。这种成长与她所接触的新的采访群体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周警  胡正第 《人民公安》2014,(14):22-24
<正>2014年3月1日晚上9时12分,昆明火车站,5名暴徒手举长刀,围追众多群众狂砍滥杀,31人遇难,141人受伤。昆明公安民警和群众临危不惧,与暴徒展开了殊死搏斗,终将暴徒击毙制伏。搏斗中,3名保安员光荣牺牲,16名公安民警和保安员光荣负伤。近日,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PTU反恐处突机动警务作战单元"的组长周警,对本刊讲述了他赶到现场后果断击毙5名暴徒的经过。  相似文献   
10.
从张学良口述历史再议“九·一八”时的不抵抗命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就已经推行了"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当晚,东北军参谋长荣臻第一个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而在午夜1点以后,张学良才正式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张学良虽然在事变之前已经看出日本的侵略态势,但却没有看清日本发动战争的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