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林 《黄埔》2011,(3):59
贵州多山,自然少不了弯弯的山路。然而,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境内的那段山路——"24道拐",却彰显出特有的魅力,弯弯的山道里装满了故事、书写着传奇:它曾定格在二战的历史深处,珍藏着那些关于抗战岁月烽火狼烟的记忆;又蜿蜒于今天的生活里,呈现出一幅让人心醉如诗如梦的画卷。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反映二战时中美盟军联合抗战的一张著名黑白全景老照片,它由1943年美国随军记者巴特先生拍摄并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照片里长长的美军GMC十轮大卡车队,沿着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13,(7):65-65
一县情概况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南北盘江一红水河经济开发区"与"攀西一六盘水经济开发区"中间联结带,南昆产业带辐射区,镇胜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县城东距省会贵阳181公里,南到州府所在地兴义146公里,西至云南昆明326公里,北达水城180公里。全县总面积1309.8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96个行政村(社区),居住着汉、苗、布依等14个民族。2012年末,总人口33.7万人。县境矿产、能源、生物、旅游资源丰富,组合态势良好,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特色优势明显,"贵隆牌"茶叶、晴隆脐橙、波尔山羊等农畜产品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以"雄、奇、险、峻"而名震世界的"史迪威公路——24道拐",  相似文献   
3.
10月1O目至13日,2011年“史迪威公路”踌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和晴隆观赏石暨大广彩玉会展在晴隆顺利举行,两项活动作为第六届旅发大会系列话动的收官之作,为黔西南自治州承办的本届旅发大会划上完美句号,更好推动了旅游。文化和文体赛事的融台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军 《侨园》2012,(8):39-41
在许多国际传媒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的资料中,有一张美国随军记者拍摄的著名黑白照片:长长的美军GMC十轮大卡车队,沿着中国西南一条呈现无数“S”状的陡峭山区公路,从幽深谷底向着险峻山顶缓慢爬行运送物资.  相似文献   
5.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的海路交通很快被日军阻断,国际援华战略物资主要依赖西南陆路交通进入中国,史迪威公路上的“24道拐”就是这个交通网络的战略枢纽和重要关节点。从物资层面看,“24道拐”为中国抗战之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不论在滇缅公路运输期间、“驼峰”航线运输时期,还是中印公路运输阶段,“24道拐”无疑都是必经路段和重要关隘;从精神层面看,“24道拐”不但象征着抗战历程的艰难曲折,也象征着中美关系过程中的迂回曲折。“24道拐”既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和文化地标,也是中美联合抗日的重要历史见证,又是“二战”反法西斯过程中美国军事援华物资运输的的重要体现,对夺取中国抗战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旎  桂茂博 《当代贵州》2014,(25):56-57
正8月23日,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晴隆县开展了"越野e族"重走抗战生命线——晴隆24道拐、文艺汇演、晴隆盘县两地书画联展系列活动。活动吸引了众多媒体、百余名摄影爱好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成为宣传晴隆、宣传抗战生命线晴隆24道拐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钟爱国  崔铁  吴涯涛 《台声》2014,(7):66-71
<正>云南腾冲,一个毗邻异域的西南边陲小县,6月多雨时季,12日这一天却天朗气清,安宁平静。这一天,600多名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回家"了,70年前他们出国远征,抗击日寇血洒缅甸,忠魂难归故国。这一天,英烈们的部分遗骸和墓地的圹兆土(墓地泥土)分装于24个骨灰罐,归葬于腾冲国殇墓园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这一天,这600多名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终于叶落归根。  相似文献   
8.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8):48-48
“二十四拐”是滇黔公路的一个路段,抗战爆发后与滇缅公路和“史迪威公路”连接起来,成为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的大动脉。  相似文献   
9.
魅力腾冲     
正"等着你,等着你,我在高黎贡山下等着你。这里的山花日日为你开放,我们曾再次相遇……我每次来到这里,耳畔总是想起这首动情的歌。腾冲不大,是云南保山市的一座小镇,位于高黎贡山西部,与缅甸山水相连,从腾冲猴桥经中缅腾密公路到达缅甸北部的密支那。这条路自古就是中缅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以及二战时期著名的"滇湎公路"和"史迪威公路"都途经于此。  相似文献   
10.
屈平 《广东党史》2005,(6):45-47
史迪威公路的修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由众多印度士兵和中国士兵组成的联军翻越崇山峻岭,穿过缅甸丛林,一路披荆斩棘,开辟了一条从印度通往中国的传奇之路。这条以二战时驻中国、缅甸、印度美军总司令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名字命名的公路,成为当时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生命线”,美国等盟国支援中国的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流入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