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心灵四季     
<正>四季,即春夏秋冬,是世界的节奏,也是生活的节奏。风花雪月作为四季的象征,在心无挂碍的前提之下,便成为人间最美好的景色。在今天的演讲中,我想以四季作为道具,来呈现古代中国哲学中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这四种和而不同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是河南内乡县衙。县衙的二堂上悬有一副匾额"琴治堂"。导游介绍,"琴治"这个词出自《吕氏春秋·察贤》中的一个故事,"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来多用以形容领导者知人善任,政简刑清。典故是这样的,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和巫马期曾先后出任单父(地  相似文献   
4.
云门的气场     
吕氏春秋》记载,黄帝时一个叫大容的编舞家,做了两支舞——云门和大卷。云门,中国最古老的舞蹈,可惜的是,时至今日,舞步已经失传。 1973年,一个叫林怀民的26岁的年轻人高呼着"要创立一个中国人的现代舞团",复活了云门。这是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也是华人世界第一个当代舞团。之后,云门蜚声国际,2010年4月,甚至有一颗小行星以"云门"命名。  相似文献   
5.
刘根生 《群众》2008,(5):79-80
谈到时下又一次解放思想,江苏省委主要领导在相关会议上提醒人们:“不要做刻舟求剑的楚人”。所谓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而剑不行,求剑于此,不亦惑乎?此成语比喻办事刻板,不知变化。于解放思想再次兴起之际,提醒人们不要做刻舟求剑的楚人,用意深远,更是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6.
纵观历史与未来,当今之中国实现国家统一,乃是民族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惟有统一,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和文化力。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的统一精神蕴藏在深厚的文化力中。孔子《春秋》的“大一统”主张,苟子《王制》“天下为一”,吕不韦《吕氏春秋》“一则治,两则乱”等。近代康有为指出:“中国只可一统,万无分立之理,更无分为联邦之理也。”孙中山为国家的统一奋斗了一生,他说:“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天、人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人的哲学著作中几乎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天人之辩(包括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吕氏春秋》也不例外。《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合门客所写而成的著作,历来被认为是杂家的作品。其内容不仅容涉各家、而且所讨论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天人关系自然也是其中一个话题。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我认为《吕氏春秋》是主张天人合一、天人相类的,并且它也把这一原则运用到了它的行政理论等各方面论述之中。《吕氏春秋》的天人合一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可参照性,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类论述。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包含着丰富的国家间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正义战争论、国家利益论、国家崛起论、战略诚信论、战争根源论等。本文对上述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辨析。笔者发现,《吕氏春秋》中的一些国家间政治思想旨在服务于秦国的统一战略,因而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尽管如此,《吕氏春秋》中的国家间政治思想仍有助于我们思考大国崛起的规律以及中国和平超越世界其他大国的前景,有助于我们思考战略诚信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秦以法家立国,战国晚期昭王时尚未有儒,直到秦王政时期吕不韦通过编纂《吕氏春秋》才把儒家思想引入了秦国,并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以后汉武帝时期确立独尊儒术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湖南慈利出土楚简内容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铮 《求索》2007,(6):212-213
湖南慈利出土楚简释文的整理者认为慈利楚简既可以和传世的文献如《国语.吴语》、《逸周书.大武》等对勘,又可能是《管子》、《宁越子》等书的佚文或者是古佚书。本文不同意这种观点,通过将《商君书》、《吕氏春秋》两部先秦时期的著作对比以及对《左传》、《国语》成书、性质的讨论,认为其内容不是象整理者定义为某些篇章与《国语.吴语》、《逸周书.大武》相类似,或是《管子》、《宁越子》等书的佚文或者是古佚书,而是《汉书.艺文志》所记《铎氏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