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 《法人》2013,(4):86-88
作为倡行改革者,竟死于朋党倾轧的争斗之中,这无论如何都是个值得后人好好反思的大问题作为唐德宗时的宰相,杨炎的一生有两件事情为后人所记起,一件事是当宰相期间倡行改革,尤其是倡导实行了两税法另一件事是两税法施行两年之后即因陷入官场争斗,而遭贬杀。两税法具有思想超前的意义,它打破了以人丁计税的传统方式,而以财产多少  相似文献   
2.
唐德宗即位后不足3个月.就破格提拔出身名门世家的杨炎为宰相。当时皇上为防止“安史之乱”重演正准备削藩战争,为了筹集更多的铜钱.杨炎一上任即奏请实行两税法。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正月,唐德宗采纳了杨炎的建议,颁行两税法。其实,两税法的许多内容,譬如夏秋两税、根据贫富征钱、按照土地亩数计税等,在唐德宗的父亲唐代宗时就已开始实施。杨炎所拟两税法.是在唐代宗税法改制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改革,其主要突破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将“以粮织计税”改为“以钱计税”;二是将“量人为出”为“量出以制人”。过去朝廷征税.只按人丁收粮绢为税,税额长期保持不变。唐初期实行均田制,每个人丁耕地面积都是一样的,所以按照人丁征收一定数额的粮绢是十分科学合理的。百姓种田织布,将自己生产的部分产品缴纳给官府,不需要采用钱币进行折算。杨炎将“以粮绢计税”改为“以钱计税”,要求百姓缴纳铜钱,当年便将百姓手中的铜钱几乎洗劫一空。为了下一年度缴税,唐王朝统治下的百姓都需要将自己生产的产品提前出售,以换取纳税所需要的铜钱,结果造成产品价格迅速下跌。  相似文献   
3.
佚名 《政府法制》2012,(14):7-7
“快餐”最早出现于西方,引入中国之后,中文名称叫“快餐”。其实,早在唐宋时代,中国就有了这一行当。早在唐朝时,市场上就有一种叫“立办”的酒席,据李肇的《国史补》记载:唐德宗临时召见吴凑,任命他为“京兆尹”,且要立即赴任。时间很是紧迫,为庆贺自己的升迁,吴凑还是邀请了亲友来家中聚餐。当亲友赶到时,酒宴也已摆好。  相似文献   
4.
化城寺位于九华山中心山谷,依山而建,巍峨庄严,四面群山环绕如城。初为山民诸葛节等创建,请金地藏于此驻锡,并据《法华经》中释迦牟尼佛“指地为城”故事,取名化城寺。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御赐化城寺匾额。化城寺为九华山唯一一座坐北朝南、呈中轴对称格局的寺院。历史上多次重修或扩建,现存主要建筑为光绪年间重建。  相似文献   
5.
朱声敏 《各界》2013,(11):2-3
公元785年,唐德宗准备封大臣张延赏为宰相,在拜相诏令即将下发之时,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李晟跳出来反对,言辞激烈,德宗只得作罢。  相似文献   
6.
阎泽川 《法制博览》2009,(11):57-57
讲究廉洁,莫若拒贿。如何拒受贿赂呢?古人有“三慎”。 薄礼面前慎微。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为官清正,德宗怕他“清慎太过”,办事不方便,便下了一道密旨,示意他像马鞭、靴鞋之类的薄礼“受亦无妨”。陆贽却观微知著,便回答说:“贿道一开,辗转滋甚,鞭靴不足,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于是,“涓流不止,溪壑成灾”,“利于小者必害于大”。  相似文献   
7.
阳城的正气     
唐德宗时,有个叫阳城的人,居官刚正不阿,索有名望。他先是做谏议大夫,嫉恶如仇,敢怒敢言,大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慷慨之气。然而,就因为这“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胆识气魄,惹得皇帝不高兴,谏官没做多久,就被逐出京城,贬为道州刺史。阳城虽然接连受到打击,依然豪气不减,到了道州任上,又为百姓干了许多好事。  相似文献   
8.
董俊凤 《侨园》2013,(12):42-42
<正>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后宫里可谓"百花争艳",各类美女令人眼花缭乱,其中将姐妹花纳入后宫的皇帝不在少数,然而能像唐德宗李适将五姐妹全都纳入后宫的帝王恐怕只有他一个人。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的第十个皇帝。这位皇帝经历过安史之乱,当过兵马大元帅,也想过发愤图强,中兴唐室,然而他没有当皇帝的资质。他虽然实施革新,但由于措施不力,用人不当,所以在他执政期间,大小叛乱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唐德宗决定实行文治,开展一场"新文化  相似文献   
9.
张军 《法人》2014,(3):92-94
正历史上有谁竟敢关掉皇帝私设的小金库?还真有人敢这么做,他就是唐代的陆贽看罢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犯迷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城"。全天下都是皇帝家的,他还需要设立个人的"小金库"?再说,皇权至高无上,他就是想建个"小金库"什么的,谁还能让他关了撤了?确实,按寻常道理,是可以这么理解的,但历代天子为了标举"与民共治"的圣训,往往不是一个人霸着天下的财富而独享独用的,他们总是通过设立度支或者户部的什么机构来支配那些钱财的,比如用于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09,(12):49-49
李翱(772年—842年),字习之,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北、静宁南)人,是后魏尚书左仆射李冲的第十世孙。其父李楚金,曾任贝州司法参军。李翱自幼"勤于儒学,博雅好古",写文章注重"气质"。25岁那年,在汴州与韩愈相识。从此,追随韩愈,并娶韩愈侄女为妻。他与韩愈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谈古论今,维护儒教,反对佛老,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李翱中进士,初任校书郎,后迁京兆府司录参军。宪宗元和初,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他深感旧日"史官记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