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73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白求恩,国人无一不晓,但谈到柯棣华,恐怕就鲜为人知了。其实,柯棣华的感人事迹不亚于白求恩,他继承了白求恩的未竟的事业,在白求恩工作过的地方整整战斗了三个春秋,他像白求恩那样,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被誉为“第二个白求恩”。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如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斗在中国东北抗日斗争中的国际主义战士和国际主义团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积极幻贡献。本丈以国际主义战士——福间一夫、国际主义的战斗团队——国际旅、国际主义团结战斗的结晶——中朝友情为题,简述了有关事迹。  相似文献   
3.
张艳华 《党史纵览》2005,(11):36-38
1986年3月11日,一场春雨过后,上海市烈士陵园内苍松翠柏显得愈发浓郁翠绿,陵园也分外庄严肃穆.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进园内停下.从车内走出一位满头银发、身穿和服的老太太,缓步走到一位烈士的遗像前,虔诚地献上花篮,然后双手合十,鞠躬悼念.静默几分钟后,她抬起头来,两眼含着泪水,对身边的人员无限感慨地说:"不同的国籍,隔不断用鲜血凝成的国际主义友谊.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国际主义与美国大战略的思想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曾在美国得势,一度成为美国战略的主要思想基础。然而,新保守主义在伊拉克战争中受到重挫,陷入低谷,美国大战略的思想基础转向何处?新自由国际主义很可能成为美国未来国际战略的思想基础。新自由国际主义一方面秉承自由国际主义传统,主张在民主自由国家之间建立以国际机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支撑、以大国自律为条件,以开放经济、集体安全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将一些现实主义的特点糅合进去,在强调宪政制度的同时,也重视权力和国家利益。2002年启动的普林斯顿计划根据美国国际安全环境新特点和美国传统的国际秩序理想,提出了美国未来的安全大战略。从理论背景和实际内容来看,普林斯顿计划带有新自由国际主义战略的思想烙印,体现了国际宪政秩序、权力的自我克制、多边机制下使用武力、多边整合大国关系等新自由国际主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李家忠 《党史纵横》2005,(10):24-25
抗日战争期间,在八路军的队伍中有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的洪水。“洪水”名字的由来洪水是越南人,原名武元伯,1908年10月1日生于河内。1924年,热血青年洪水来到正处于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广州,参加胡志明创办的政治训练班和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26年与林彪、刘志丹等人一起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当时反动派攻击共产党是“洪水猛兽”,武元伯索性改名“洪水”,以表示同反动派针锋相对斗争到底的决心。大革命失败后,洪水再次来到中国,经聂荣臻介绍被派到由澎湃和古大存领导的东江游击队工作,先后担任…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时期,美国在东北亚的"再平衡"战略已经部分地摒弃了原有的"离岸平衡"模式,转移到了"选择性介入""新自由国际主义""间接路线"三种类型混合的模式上来。"选择性介入"使美国着力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压倒中国的集中性战略优势;"新自由国际主义"促使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建立以民主国家性质为基础的同盟网络;"间接路线"则使美国在东北亚利用地区国家间的纠纷、矛盾增强同盟凝聚力,扰乱中国心理稳定,保持地区适度紧张,形成有利于美国主导地位的局势。特朗普时期,"间接路线"越来越凸显,而类型混合的"组合拳"也有明显体现。这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加深了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还使中国的周边环境陷入了动荡不安的状态。对此,中国应该从加强与美信息沟通、在非核心利益问题上达成战略妥协以及在共有原则上形成基本共识等三个层面明确彼此战略意图、缓释战略互疑。同时加强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协作关系,积极塑造东北亚"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高地。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也是中苏友好协会成立65周年,该协会作为中国对苏联的友好组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宣传、介绍苏联和构建中苏友好话语体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作为其分会之一,由于地缘和政治因素,作用发挥比较明显。一、成立及缘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冷战和对抗,复杂的国际背景及当时中国国内的诸多现实因素,促使中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1,(9):33-33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在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烈士之墓",背面刻着"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9.
朱成山  汪佩 《群众》2021,(4):63-64
翻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谱,“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名字位列榜首,他的英雄精神影响和教育了整个志愿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这样评价他: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江苏省泰兴县杨货郎店(现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他曾获战斗模范、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  相似文献   
10.
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需要我们研究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概念.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不仅指制度力量与文化力量,还包括国际认同、话语实践以及外交艺术.它在国际关系方面实质上体现了国家在国际社会化、制度化与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在外交方面往往与国际主义路线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主义曾经为20世纪中国的大国成长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和平与发展进程中仍然是软实力外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