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张云生到林彪身边工作时,正值中央作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他离开林办之时,恰好在震惊中外的“9·13事件”之前,也就是说他是处在近距离目睹了整个“文革”时期的林彪及林办鲜为人知内幕的知情人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界,学术界人士本来就承担着扭转社会风气的责任,这个责任在社会的分工中,应该由教育界、学术界独立地完成。有一位杂志编辑告诉我,目前的学术刊物,没有几家是可读的。有一次我了解到某学报上有一篇文章,与我的研究相关。几经周折,找到这一期的学报,拿来一看,  相似文献   
3.
程郁 《各界》2011,(9):22-25
母亲王慕冰在《广西日报》任编辑,父亲程兴业在南宁一中任教,我家就住在报社。食堂前的大字报先提打倒报社社长,后又针对广西的第一把手韦国清,最后刘少奇的名字也被打大叉了。我回去问母亲,这样一个个打倒,最后会不会打倒毛主席?母亲大惊失色,叫我不要胡说。街上越来越闹腾,报社涌来一批批红卫兵,围成一堆堆大声辩论。某天打起来了,石...  相似文献   
4.
王开岭 《法制博览》2008,(20):44-46
三年前,我开始策划那个梦想:在这个没有边界、连鸟的脑雷达都会失灵的城池里,觅一处自己的巢。这是个弱不禁风的梦想,如果在北京,你就会承认这一点。每天上下班,我纤细的脖子总要拉直,向半空中那些巨幅的楼盘广告表示艳羡,我想,那一定是副可怜虫的媚态。  相似文献   
5.
磨难与新生     
1966年7月,我和伍洪祥参加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组织的一个党政干部访问团出访罗马尼亚。 回到北京大约是9月中旬了。此时。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已经下达,毛主席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发表,  相似文献   
6.
孟红 《广东党史》2009,(3):42-45
提起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许多中国人曾身临其境、深受其害而终生难忘、反思不已,也大都知道那是中国人自己非常岁月的非常事。鲜为人知的是,当时竟然有不少外国人也亲自参与“文革”,数位美国专家还写出过“造反大字报”,与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红卫兵闯将一样搞过免费“大串连”,更不可思议的是“文革”的滔天风浪还波及到海外……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正处于矛盾多发期,对执政党来讲,通过协商解决一些存在的社会矛盾是较好的方式。因为协商民主讲究秩序,大家可以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比起摇旋呐喊当然要好得多。在这个时期里,有些人想利用所谓的“大民主”来解决问题,“文革”中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等,  相似文献   
8.
霞飞 《各界》2008,(5):68-71
提到红卫兵"五大领袖",首先提到的应该是聂元梓.这不仅因为她是红卫兵五大领袖之首,而且因为她曾是策划贴出北京大学第一张大字报、打响"文革"第一炮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9.
洪涛 《世纪风采》2008,(4):42-42
往事如烟,一晃41年过去了,曾和开国上将许世友聊天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 1967年盛夏,正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非常岁月,“打倒许大马棒”、“揪军内一小撮”的大字报贴满了南京的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10.
陈长江  舒云 《同舟共进》2009,(12):38-39
1966年上半年,73岁的毛主席一直客居南方,他先后巡视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武汉等地。7月16日,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15公里。7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毛主席与记者的谈话和社论《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同时刊发毛挥手的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