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党政论坛》2008,(10):43-43
44年前的1964年12月,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了在20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5年后的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20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l000美元,  相似文献   
2.
大平正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历任自民党和内阁要职,在战后日本的许多重大对内对外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对内倡导财政、行政改革,对外积极推进首脑外交,他提出了著名的“战后总决算”、“综合安全保障论”和“环太平洋经济合作构想”,为战后转折期的日本指明了发展方向。大平正芳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他的业绩对日本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纵观大平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不难发现他之所以创下骄人业绩,得益于他有一套以“椭圆哲学”为核心的完善、成熟的政治哲学。大平的为政之道、政策设想都与“椭圆哲学”密切相关。本文将对“椭圆哲学”的含义、起缘及其在大平正芳政治实践中的体现作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赵义 《南风窗》2008,(4):5-5
44年前的1964年12月,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了在20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5年后的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20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  相似文献   
4.
<正>35年前的1972年7月5日,夜。日本外务省中国课课长桥本,被新上任的外相大平正芳召到东京的一家餐馆。桥本一进房间,见到了首相田中角荣坐在大平旁边。这是一次秘密聚会。桥本领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为日中邦交正常化,做日中谈判的前期准备。田中和大平让一个课长“私下行动”,是为了减少来自自民党内部的反对派  相似文献   
5.
裴华 《党史纵横》2004,(6):32-34
大平正芳,60年代曾任日本池田内阁的官方长官、外务大臣。1972年任田中内阁的外务大臣,曾陪同田中角荣首相访问中国,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由此,他的名字开始为中国人所熟悉。1974年3月,大平正芳代表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缔结《中日航空协定》达成协议,并签署了《中日贸易协定》。1976年底,他出任自由民主党干事长,积极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在福田内阁时期,他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不遗余力。1978年12月,大平正芳出任首相,日中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活跃时期。  相似文献   
6.
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问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与邓小平会见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整整沉默了一分钟,然后发表了自己系统的见解。其中。第一次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大平正芳是日本著名政治家,他从少年时代起即对中国怀有友好感情,步入政界后敢于正视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并以政治家所特有的敏锐眼光为时代潮流而动,谱写了当代中日关系的友好诗篇。从其为两国关系解冻到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从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到推动两国关系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大平与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功绩卓越。大平以不懈追求中日友好的精神风范,向世人展示了人类对和平与友谊的无尽向往  相似文献   
8.
天天 《政府法制》2012,(2):32-32
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为双方经济贸易谈判访问美国的时候.迎接他的是美国总统卡特。在欢迎这位日本首相的鸡尾酒会上,卡特总统端着酒杯走到这位首相跟前说:“喂,我们所要求更改的那几个条件,你答应算了。  相似文献   
9.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谈话中,首次提出我国到20世纪末要使全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