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集团化的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和各国国内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运动;追求市场多元化,克服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获得政治竞争优势.关税同盟理论表明,区域集团的贸易创造效应可能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利,贸易转移效应可能对世界经济发展不利;大市场理论表明,区域集团能够促使规模经济形成,加剧竞争,提高管理和刺激技术发展,增进区域内直接投资;奥尔森的理论表明,区域集团会对成员国的各种特殊利益集团形成约束,促进各国经济效率的提高.区域集团化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应以国家长期利益为重,树立均胜观;加强对内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微天下     
《南风窗》2011,(17):19-19
@马光远:改革还有没有可能凝聚共识?30年前的改革者很多沦为了既得利益者,成为被改革的对象,千方百计阻挠改革的进程;真正希冀改革者却不具有改革的主导权;改革的裂痕远大于共识。中国社会正式进入了奥尔森所说的"分利社会",利益集团只掠夺、分配财富,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有制衡利益集团的力量出现。  相似文献   
3.
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出现反映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要求.尽管土地规模化经营还不具备普遍性,但通过采取强制性措施、承认不平等方式可以促成这一集体行动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李卉 《学理论》2009,(20):36-37
作为“制度性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所提出的“集体困境”理论具有极其深刻的理论意义,目前国外社会科学领域对于这一理论的研究很广泛,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的前提假设、参与约束及其排除两个方面,并围绕着两个焦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些讨论无疑扩大了公共选择理论的领域,使原有的公共选择理论超越了传统政府和政党行动的研究范围,这正是奥氏“集体困境”理论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奥尔森根据其搭便车理论而质疑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当代的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对此作出了回应,总体上维护了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对这一思想公案的分析表明,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带来了机制分析等新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主流社会科学的对话建立了渠道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但要看到,由于许多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与方法论的原因,他们的不足也显而易见:仅专注于形式分析而忽略了实质分析;看不到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对辩证法有意无意地否定或误解;基本上失去了实践的冲动,而满足于做一位共产主义运动的旁观者。  相似文献   
6.
理性人假设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森是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将理性人假设引入社会领域集体行动问题的研究中,奠定了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起点.奥尔森认为理性的集团成员根据成本--收益决定是否参与集体行动,但他没有系统论述利他主义行为和有限理性对集体行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职场幽默     
任说。一边查看着职业登记册,“我们这儿的打字员已经很多了。”“管理档案的呢?”奥尔森又问。“很抱歉,小伙子。管理档案的人在我们这儿数都数不过来。”奥尔森感到十分扫兴,转身就走,嘴里却嘟嚷,“哎,我真是个大傻瓜……”人事主任听见,忽然站起来,喊道:“等等,我们需要两个你说的那种人。”  相似文献   
8.
集体行动的逻辑:勒庞与奥尔森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怀强 《唯实》2010,(3):33-37
勒庞对集体行动的心理分析与奥尔森的经济学分析模式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理论比较发现,对集体的本质、集体行动的动力和集体行动的内在机制的不同理论假设形成了勒庞与奥尔森截然不同的集体行动理论图景。勒庞与奥尔森的理论差异源于各自不同的方法论立场。确立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视角是整合集体行动问题研究不同路径的前提,同时,勒庞与奥尔森各自对集体行动内在机制的洞见对治理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等集体行动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刁仁德在《经济学消息报》2009年11月27日撰文指出:怀念朱元璋的反腐力度似乎不属捕风捉影。朱皇帝执政伊始,不仅严禁官员下乡,并允许农民抓捕下乡搜刮的官员押解送京城(今  相似文献   
10.
高春芽 《学习与实践》2008,(11):116-122
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现代政治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奥尔森在其制度僵化思想中指出,政治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但它也为利益集团的分利行为创造了条件。社会利益组织化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而政治动荡能够瓦解分利集团网络,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创造性破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