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内心来讲,2000年的布什诉戈尔案之后,我对美国最高法院的所有想像都已经光环褪去,曾经对大法官的智慧激情颂扬的我,已经对世界法律群落最受人关注的几个人提不起兴趣来了。尽管如此,面前《九人》  相似文献   
2.
奥康纳的生态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整体上属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范畴的,但是,其价值观主线却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3.
<正> 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最高法院不能立法而只能适用法律。因此,在美国人看来,法官们的工作无非是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地把丰富多彩的生活注入那呆板的宪法和法律条文之中。尽管如此,恰如宪法律师佛罗易得指出的:"谁有权进行这种注入都事关重要。"因为法官们不可避免地耍把他们个人的好恶和政治倾向带到法庭,特别是在当代,诸如堕胎、死刑之类的涉及所谓基本道德的问题,法官们会毫不犹豫地作出判决。而这种判决往往又成为美国社会中是非曲直的判断标准。因此,美国公众要想其正对最高法院的审判产生影响,只能通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生态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詹姆斯·奥康纳作为其代表人物,提出了“自然维度”以及“文化维度”引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念,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自然观,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历史唯物主义。本文主要从“自然维度”视角出发,阐释了它作为奥康纳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的重要地位,以及通过对西方马克恩主义者对历史唯物主义重构的立足点的概括,论述了此理论的内涵、内容以及当今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于臻臻 《前沿》2013,(18):143-144
本文从读者角度出发,以作者和作品为依托,对弗兰纳里·奥康纳本人及其短篇小说《启示》进行了解读,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向,通过作品中警世般的预言,揭示作品反映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立平  徐春艳 《求索》2013,(9):239-241
作为当前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詹姆斯·奥康纳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代表着不同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倾向.他们在唯物主义与生态的关系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看法。由于两人在研究生态马克思主义时目的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路向.最终提出了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7.
1981年9月25日,时年51岁的桑德拉·戴·奥康纳被任命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宫,首席大法宫沃伦·伯格挽着她,一步步走下联邦最高法院的大理石台阶。奥康纳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女大法官,她的任职向全美乃至全世界表明,女性同样可以在最高层级的政府机构服务。  相似文献   
8.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通过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利用文本分析和文献研究的办法,提出并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关系?它的内容又是什么?它在生态道德方面有什么样的新内容?这个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否适用?客观论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吸取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詹姆斯·奥康纳在承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并存的“双重危机论”,开始重申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力回击了马克思主义存在“生态思想空场”的论调。这种重申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其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决定了我们既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对其进行批判,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对其创造性地加以吸收,不能以“误读”的理论作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詹姆斯&#183;奥康纳,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提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看待全球生态危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奥康纳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双重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社会主义是不二的重要选择.文章运用了文献法、分析与综合方法对奥康纳“双重危机”理论的内容、根源与实质进行了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