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1952年8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22团一营一连战士余如意在和战友们执行漕渡作业时,门桥被洪水掀翻,他与战友们一起落入汹涌的江水中.而和他们同时落入水中的,还有一位携带机密文件的朝鲜人民军上慰军官.  相似文献   
2.
命运不碰壁     
张瑞芝  李田田 《学理论》2009,(15):272-272
世间上,不得志的人多于得志的人,不如意的事也多于如意的事,那么,这些多数不得意的人,必有一个“为什么”的疑问。因此就有“我”与我的“命运”两个对立的观念产生,可以说人类自有历史以来,就承认有命运这回事了。  相似文献   
3.
选择坚强     
又是一年的开端,手机中不断出现贺新年的短信,“万事如意”的祝福居多。我当然很感谢这样的祝福,但我的确知道,“万事如意”是万万没有的!就在2008年11月末,报纸上一组关于一位38岁的女作家跳楼身亡的报道很让我心绪难平。准确地说,是其中不太起眼的一小段内容,让我想了很多。  相似文献   
4.
记得6年前的夏天,我曾收到由中央军委张爱萍治丧办公室寄给我的有关将军逝世的讣告。张将军的讣告很特别,是一张可折叠的书页,共4页。正面第一页是一帧张爱萍上将晚年照片;背面末页是影印的将军生前手迹:“门对青山一老榕,风霜雨雪尤葱笼。岁月如流沧桑变,顶天立地傲苍穹!”这是张将军1992年秋天书写的。第二页上无内容,第三页上印着一方“张爱萍”的朱文印,但另夹着一张素笺,  相似文献   
5.
出生在山东济南,却在西藏生活了27年,写出17本有关西藏的书,目前仍行走在西藏的途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因为她的作品,很多人认识了历史的、文化的和宗教的西藏,产生过形同“三毛热”一样的效应。青年人在她的诗文感召下,诸如在“兄弟,我们走啊”这样的“吆喝”下,对西藏趋之若骛。走过西藏27年2006年,作家马丽华推出长篇小说《如意高地》,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西藏一脉相承。虽然她本人说过这是一次创作上的转型,从纪实向虚构转变,但很多专家、读者认为,在这部“传奇加诗意”的作品中,史实比虚构更精彩。她的作品一如既往地耐人寻味。马丽…  相似文献   
6.
李功发 《传承》2010,(19):61-61
中国画历史悠久,肖像画亦早已有之。清代康熙朝开始,来华的西洋传教士中的一些画师,曾经长期被供奉于清廷如意馆,他们带来的是西洋画即油画的技法,但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改用中国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材料作画。  相似文献   
7.
韩信作为与张良、萧何齐名的初汉三杰,为刘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人们从馒记》中感知韩信这个历史人物时,往往关注他发迹后的赫赫战功,而对他初涉职场时的就业选择却一略而过,这对读懂韩信是一个不小的误区。要从韩信身上发掘启迪人生的闪光点,发迹前的那一段往事,绝对不能尘封。因为这段初涉职场的痛苦磨炼,让他在郁闷中奋进,在沉默中雄起,实现了能力、见识、经验由量到质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他人生风云的另一幅精彩画面。  相似文献   
8.
梁衡 《新湘评论》2012,(18):30-30
今年以来,在亚太地区、特别是靠近中国海域地区,美国策划的各种“联合军演”已经是N次了,一个接一个,好像中国古典小说的戏词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相对平静和清澈的太平洋“水被搅浑了”,人们很自然地担心,是不是亚太地区也要“山雨欲来”了,不免感到忧虑和紧张。  相似文献   
9.
尹玉生 《法制博览》2010,(18):24-24
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儿子一人在外读书情绪低落时,我常用这句话开导他,希望他能正确认知这个世界,正确了解人生。多数的时候,他是不理解我这个爹的苦口婆心。在他的眼中,这个世界是平面的,不是立体的.他所看到的纷杂的世界不过是舞台上的一块幕布,而且还是第一道幕布。这就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心志差距。这个差距通过学习,通过历练,尤其跌了跟头之后,会逐渐缩小.甚至超越。  相似文献   
10.
一个小创意     
朋友买来纸墨笔砚,要我题几个字挂在新居客厅里。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朋友问:“这是什么意思?”“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两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两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了。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说是:“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一回家之后看见那幅‘常想一二’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大,字显得太小,你再写几个字吧!”对于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应,于是为“常想一二”写了下联“不思八九”,上面又写了“如意”的横批,中间随手画一幅写意的瓶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