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张伟 《人事天地》2007,(9):49-49
吴稚晖(1865-1953),江苏武进人,教育家,翻译家,曾任国民党中常委。他的绰号是“吴疯子”。单看外表,这位学问家、党政要人就令人瞠目:近70岁时,仍是一身青竹布的长衫,圆口布底鞋,旧式帽子,像极了乡间老财主。好容易等到这位昔日留学生穿西装,却是用箭袖袍套改制的,穿在身上皱皱巴巴,不伦不类。  相似文献   
2.
刘利华 《学习导报》2014,(12):43-44
学者健我观察发现,一般来说,大作家、大学问家、大艺术家、大科学家,都比较健康,比较长寿。夏衍活了95岁,冰心活了99岁,巴金活了101岁。他们都是大作家。钱锺书活了88岁,任继愈活了93岁,季羡林活了98岁。他们都是大学问家。更奇的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100多岁了,还能坚持写文章。周有光的夫人张允和,也活了93岁。齐白石活了93岁,启功活了93岁,贺绿汀活了94岁。他们都是大艺术家。钱学森活了98岁,钱伟长活了98岁,杨振宁82岁时,还娶了位28岁的小夫人。他们都是大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刘堂江 《党政论坛》2011,(14):18-18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的大学问家,写过《读书法》、《治国学杂话》等文章,专门论述读书方法和治学方法的问题。他说:“好打灯谜的人,无论看什么书,看见的都是灯谜材料,会做诗词的人,无论打开什么书,看见的都是文学句子。可见注意哪一项,哪一项便自然会浮凸出来。这种工作,起初做时是很难,往后就很容易了。……最初的方法,顶多是指定几个范围,或者作一篇文章,然后看书时,有关系的就注意,没关系的就放过。过些日子,另换题目,把注意力换到新的方面。照这样做得几日,就做熟了。熟了以后,不必十分用心,随手翻开,应该注意之点立刻就浮凸出来。读第一遍,专提一个注意点;读第二遍,另换一个注意点。这是最粗的方法,其实也是最好的方法。几遍之后,就可以同时有几个注意点,而且毫不吃力。”  相似文献   
4.
毛奇龄,字大可,号秋晴,浙江萧山人。因郡望西河,又称西河先生。他生于明天启三年,逝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享年93岁。此人称得上腹笥丰赡,学识渊博,凡经学、文学、史学乃至音韵、诗词、书法等,都达到了完善成熟的程度。钻研一门甚或多门学问不难,而娴熟方方面面,成为无不该洽的通才,那可不易,毛奇龄当属清初一位货真价实、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学问家。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收其著作40多部,为当朝最多入选者,可为佐证。  相似文献   
5.
佚名 《政府法制》2013,(5):45-45
中国的读书人怕是没有不知道苏东坡的:大诗人、大散文家、大学问家和大书法家,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说起他的文章,史称“浑涵光芒,雄视百代”。苏东坡之所以有此成就,当然不是天生的,尽管他从小聪慧。家庭环境使然,但和其一生好读书和善读书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孜孜不息的读书生活伴随着毛泽东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酷爱读书,广收博览毛泽东从幼年起,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读书欲望愈来愈强烈。为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常常废寝忘食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后来,即使在最艰苦最紧张的革命战争环境,他也总是不忘读书。到陕北以后,毛泽东通过各种渠道,尽一切可能,从国民党统治区购买各类书报。到了延安,他的书逐渐多起来了,并有专人替他管理。他的书起先放在离住处不远…  相似文献   
7.
不一定     
陈鲁民 《学习导报》2010,(16):61-61
有学问不一定有思想。中国最多的是学问家,不是"我注六经",便是"六经注我";最少的是思想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还是蒙田说得好:"即使我们可以凭借别人的知识成为学者,但要成为思想家,却只能靠我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与陈独秀这两个人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 名人物,都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学问家,但是他们 一生的大半岁月并不是用于研究学问,而是从事政治改 革运动,试图改变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和反抗 外国的侵略。他们是引领时代潮流前进的思想家,是学 者型的政治家。他们两人政治上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是  相似文献   
9.
梁衡 《学习导报》2014,(3):34-39
(4)借典证理 领袖必须是学问家。他要懂社会规律,要知道它过去的轨迹,要用这些知识改造社会、管理社会,引导社会前行。政治领袖起码是一个爱读书、多读书、通历史、懂哲学、爱文学的人。因为文学不只是艺术,还是入学、社会学。只读自然科学的人不能当政治领袖,二战后以色列建国,请爱因斯坦出任总统,他有自知之明,坚决不干。毛泽东熟悉中国的文史典籍,在文章中随手拈来,十分贴切,借过去说明现在。  相似文献   
10.
学会打比方     
鲁烟 《现代领导》2002,(1):39-39
在所有的学问中,打比方是必不可少的,就连数学和逻辑学这样刻板和公式化的学问,也离不开打比方:手头有一本科普读物:《寻找薛定谔的猫》,是一本揭示量子物理真实性的书。大家都知道,埃尔温·薛定谔是一位德国科学家,1935年,薛定谔发表了他的盒子中的猫的佯谬,揭示了量子真实性的非逻辑性(不符合常识)。如此深奥莫测的量子理论,他也用猫来打了个比方……可见,打比方是和所有的学问家结下了不解之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