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念就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观念。  相似文献   
2.
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事实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结合点,正确地把握了知识结合点,就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袁浩 《党课》2013,(18):105-105
人生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一个人从呱呱坠地时起,便生活在得意与失意之间。得意也好,失意也罢,都不过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的心理状态。得意者前呼后拥,面对的是鲜花和掌声;失意者门可罗雀,面对的是苍凉和寂寞。因此得意者往往喜气洋洋,  相似文献   
4.
卢芸蓉 《思想战线》2011,37(5):141-142
"何者为知"、"云何有知"、"所知为何"这三个问题,一直是知识论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伍非百看来,《墨经》中对"知"范畴涵义的阐释则恰好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即:何者为知?曰:材也者,所以知也。而必知,若明。云何有知?曰:闻、说、亲。所知谓何?曰:名、实、合、为。也就是说,《墨经》中对  相似文献   
5.
童诚德 《中国公证》2012,(12):33-34
价值观是衡量一个组织、一个群体行为对错的标准,核心价值观更是价值观中的最高点,决定了这个组织或群体的最终走向。从这个角度来说.想清楚公证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就等于想清楚了公证的未来。不管是公证体制改革也好,还是公证业务发展方向也好,就有了一个对错评判的标准。一、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要探讨公证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理清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本质内涵。百度百科对于价值观的解释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笔者认为。价值观应该有以下两个本质内涵:一是一种内心的尺度、是一种行为的准则。二是价值观通常是一个体系,其中会有不同的层次。而价值观体系中最高层的部分就是核心价值观。百度百科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解释是:核心价值观fcorevalues)通常是指企业必需拥有的终极信念.是企业哲学中起主导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它影响与表明企业如何生存的立场。它既不能被混淆于特定企业文化或经营实务.也不可以向企业的财务收益和短期目标妥协。笔者认为.核心价值观有以下四个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个人信息素养散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科院院士李衍达在其《信息世界漫谈》一书中这样描述信息:“人类的生存除了材料和能源之外,还需要一样东两,那就是信息。信息之于人,有时比物质和能量更显重要”。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信息是对社会、A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及规律的描述。有关专家给信息下的新定义为“信息就是系统的密码,  相似文献   
7.
~~卓越的理论创新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夏英杰$中共湖北省鄂州市委党校!教授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学中教者应有目的地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始终是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面临的重大任务和现实课题。然而,目前国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的客体即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对马克思主义与建设主体的结合则重视不够甚至忽略。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都是通过主体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眼界与境界     
眼界,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程度与广度;境界,是指人们观察客观事物的深度与高度。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眼界的认识比较一致,而对境界的理解,则是多角度的。从精神层面看,境界是表达人的精神追求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从认知水平看,当人的修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