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辛 《党史文汇》2007,(12):45-49
1933年,希特勒统治德国,法西斯毒焰开始迷漫西欧,在.,东方,日本军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世界和平遭受严重成胁。根据这一世界新变化,1935年7—8月,在苏联莫斯科召开了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季米特洛夫在会上作《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运动与共产党的策略》的长篇报告,  相似文献   
2.
德国铁路本来是严谨守时的典范,但只要希特勒专列启动,整个国家运输线就进入大混乱状态。正点的火车被推迟或者被迫改线路绕行都是常有的事。英国特工希望通过专列刺杀希特勒,刺杀计划却因战局急转直下而搁浅。  相似文献   
3.
二战的战场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支秘密部队,这支部队的士兵中有歌手、插画家、音效师。他们用自己的演技和创造力一次次让德军受到“惊吓”,他们最有效的武器是艺术,他们的工作是愚弄希特勒。  相似文献   
4.
希特勒决定进攻苏联时,他并不是不了解拿破仑的教训,只是选择了忽略这个事实。他推断,斯大林一直会因为他们两国之间的互不侵犯协议而感到放心,进攻苏联只需要一场短时间的会战,跟苏联的冬天无关。1941至1942年的冬天应该是温和的。知名的德国气象学者弗  相似文献   
5.
王者归来     
松山 《江淮法治》2011,(6):64-64
30年代末欧洲战火纷飞,德国纳粹的战斗机蜂拥而起,以电闪雷鸣的气势快速摧毁一个地区的军防设备,纳粹统帅希特勒演讲更是以一种暴力和激情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人。而英国刚刚加冕的国王乔治六世却是一个口吃患者,电影《国王的演讲》刻意安排乔治六世(伯蒂)与妻女观看希特勒演讲,伯蒂的神情从一开始的慌然失措到平静从容,体现的是影片所要塑造的王者风度——这个男人虽然口舌笨拙、内心自卑、外表羞涩,但却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责任去对抗强大的纳粹德国。  相似文献   
6.
吴明 《党史纵横》2006,(2):41-41
过去一听到“德国”一词,往往让我联想到电影上的“纳粹”“、法西斯”和“希特勒”,眼前就出现了盖世太保枪口下的暴行。当我漫游德国以后,我又认定如今的德国人是那么热情诚挚、友好善良。修改教科书在“二战”中,德国是侵略国,也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国家。如何客观而公正地书写  相似文献   
7.
张惟英 《团结》2002,(3):46-47
1959年,社会民主党内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讨论。中心议题是“社会主义是不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过去社会民主党人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将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悲剧,尤其是希特勒法西斯的统治后,他们认为历史规律是靠不住的,希特勒在一夜之间就摧毁了社会民主党以前取得的所有民主成就;同样,资本主义的崩溃也是不能指望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的崩溃并没有使任何一个问题得到社会主义意义上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犹太民族 ,一直被全世界的人们所关注。《圣经》中那些精美而充满神秘气息的小画片 ,叙述着亚当、夏娃、诺亚方舟和亚伯拉罕的故事 ,这些神话传奇中的犹太人 ,连同隽美而富有异国情调的赞美诗 ,把人们引入西方世界悠远的初始时期。然而硝烟四起的二战时期 ,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报导 ,再也不像以往听到的犹太故事那样常有任何虚构的成分 ,焚尸炉呛人的气味仿佛还能闻到。对这些在基督教世界里也被称为“圣经之民”的犹太人所遭到的截然相反的命运 ,则使人们感到无限的震惊、悲哀和困惑。一个几乎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相始终的弱小民族 ,历经…  相似文献   
9.
希特勒选"卐"字作标志的原因,目前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根据纳粹党名设计的。纳粹党本名"国家社会党",在德文中"国家"和"社会"两个词的首字母都是"S",它们交错重叠在一起就形成了"卐"字形状。另一种说法是由美国学者罗伯  相似文献   
10.
<正>人在江湖飘,没有不挨刀。对很多人来说,"被忽悠"可能是某种宿命,难以挣脱。一向以理性、严谨著称的德国人都曾被纳粹头子希特勒忽悠,何况原则性不是很强的中国人?可问题是,如果我们频繁地被忽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