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的最终下落,早已成为中国学者和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历史谜团之一。四大谜案、八大谜案、十大谜案,无不有建文帝的一席之地。而许多年来,国内有30多个多地方都提出曾经留下建文帝的踪迹,但都没有被最终确认。近几年,随着人们的努力和可资佐证的证据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宁德,这个位居闽东的地方,已逐渐  相似文献   
2.
漫步翠湖     
北京有北海、南京有玄武、杭州有西湖、昆明有翠湖,有山有水的城市,才称得上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何况翠湖承载着昆明的人文情怀和历史积淀。漫步翠湖一周,等于回望历史一遍:明初,西平侯沐英在翠湖西侧今云南省图书馆和农展馆一带建“柳营别墅”,颐养天年;明末,大西军抚南王刘文秀将“柳营别墅”改建成“南府”;建文帝走投无路的逼死坡;  相似文献   
3.
《政府法制》2011,(32):45-45
方孝孺,字希直,明初浙江宁海人,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方孝孺博学强记,通晓经史,文章盖世,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明建文帝即位后,委以翰林侍讲之职,后改任文学博士。燕王朱棣起兵谋反,方孝孺替建文帝起草了一系列征讨燕王的诏书和檄文。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13):124-124
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功,推翻建文帝,登上了皇位。 第一次例行朝会时,朱棣对于即将到来的永乐新政信心满满,要求那些建文朝的旧臣们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彼时兵部尚书齐泰、大儒方孝孺等人因为与朱棣作对,刚刚被株连九族甚至十族,整个南京可谓充满了肃杀之气。大臣们噤若寒蝉,不敢多言。  相似文献   
5.
唐颐 《福建乡土》2015,(2):47-51
林聪应该是古代闽东籍人氏中官阶最高的一位。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23岁的林聪考中进士,此后,40年的宦海生涯中,累官至刑部尚书,但又在官场三落三起,其中两次入监狱,一次论死,可谓惊心动魄,经历传奇。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红楼梦》里有对著名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三朝元老,久经官场历练的林公自然是世事洞明,但人情练达却不怎么样,或者是根本不屑一顾。明初全国6大官办银矿,宁德宝丰银矿(在  相似文献   
6.
建文帝亡滇是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但分析近年发现的梨花村马氏"祖灵碑",此传说有其真实性,而且随证据的不断出现,建文帝亡滇可能并不是一个传说。  相似文献   
7.
正站在横县宝华山上的应天寿佛寺前,我才知道,一个历史谜团的答案可能在这里。建文帝,明朝第二代皇帝。当年因为他削藩改制,引起燕王朱棣的不满,燕王即借"清君侧"之名率燕军起兵反叛。不幸的是,手下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变节,开门迎敌,致使燕军进入南京应天府,京城因而被付之一炬,朱棣朝廷不知建文帝的下落。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众说纷纭。而《横县志》记载,"靖难之役"逊国后,建文帝削发为僧,逃到应天寺隐居,并担任住持。我愿意相信,应天寺收留过他;愿意相信,在他百般憔悴、遍体鳞伤的时候,是应天寺给他宽衣解带、舔血疗伤。  相似文献   
8.
谢超恒 《当代贵州》2008,(13):54-54
大自然的灵气与人的灵气相媾和,白云山便高不可测了。老实说,贵州省长顺县的白云山不算高,才1462米。在神州大地上,比它高的名山多得很,与诸如峨眉山等的高度相比,它只能是个小弟弟,或者侄儿子。然而,它怎么就吸引住了一位古代皇帝了呢?相传它把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吸住在此修行,一住就是40年,这不能不算是千古奇迹。事实上,自云山并非建文帝才灵气万千,  相似文献   
9.
读史常使人感喟,比如读到这明朝的方孝孺,心里久难平静。明成祖夺了侄子建文帝的位,要极负盛名的大臣方孝孺起草诏书。方孝孺先是不肯,后提起笔写了四个字“燕贼篡位”。明成祖大怒,以灭九族相威胁,谁知方孝孺傲然昂首说:“便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虽然不是建文帝出逃时的目的地和最后的归宿地,却是这位才华横溢,败在政治角逐中的明朝第二代皇帝留下遗迹最多的地方。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在病床上,由此引出了一桩至今仍未弄清楚的历史悬案。朱元璋总计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儿子多了,难免会发生争夺继承权的事,为防患于未然,他按嫡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