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玮琦 《春秋》2012,(5):39-41
稀有剧种柳子戏存世流传已500余年。她与大弦子戏、罗卷戏等同出一源,在清中叶前被称“东柳”,与“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西梆”(梆子腔)合为中国四大声腔剧种.在地方戏艺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湘剧的美     
乔宗玉 《学习导报》2011,(10):61-61
湘剧起于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第八子被封为长沙王,他依照金陵王族传统,在长沙的吉王府内蓄养家班,带来了弋阳腔,这便是湘剧四大声腔之高腔的缘起。随着昆腔、徽调、汉调相继流传到长沙,湘剧逐渐形成,它的声腔系统由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组成,所以,湘剧许多曲牌与昆曲是一致的,比如《驻马听》、《桂枝香》等。故而,戏剧家田汉称赞湘剧道:"湘剧在许多地方剧种中比较完整高级。它的好演员、好戏与平剧(即京剧)无多让,  相似文献   
3.
杨红文 《今日民族》2006,(7):F0002-F0002,I0001-I0002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乡村,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戏剧——“吹吹腔”。吹吹腔原本是明朝由中原传入的弋阳腔,后与当地的白族音乐、歌舞和生活相融合发展而成,以清朝时期最盛。剧目大多数与汉族剧目同源,但也有以白族人民的生活和民间故事为蓝本改编的。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六,是云龙县大  相似文献   
4.
周育德 《民主》2010,(5):30-32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南北宋交替的时期出现了温州杂剧这一新颖的样式,被戏曲史界习称为“南戏”。南戏很快地走出其原生地温州.走向各地。由于各地方言的不同,和地方民间音乐基础的差异,艺人们在演唱实践中就创出纷纭不类的“声腔”,如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