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3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知道,以“众善奉行”为准则、不断告诫自己的人本身就少之又少;而作为商人,以这样的道德准则要求自己的,则又少之又少了;然而进一步的,不仅自己奉行,而且在企业里大加推广《弟子规》,并且经营业绩出现明显提升的,更是风毛麟角。  相似文献   
2.
弟子规》原名叫做《训蒙文》,是清代儒生李毓秀所作。这位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是山西绛州人。根据《新绛县志》的记载,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一共活了八十三岁。在中了秀才以后,李毓秀没有考取更高的功名,他创办了私塾“敦复斋”,毕生致力于教育讲学,被人们尊称为李夫子。根据儒家传统的精华思想,本着启蒙养正、通俗简洁的想法,李毓秀参考《童蒙须知》《三字经》等相关文本,结合自己的任教经验编写了《训蒙文》。  相似文献   
3.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在北京市怀柔区举行的“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怀柔”青年辩论会上,辩手们对传统国学经典《弟子规》引用得自然流畅而又恰到好处,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据悉,不仅是参赛辩手,如今在怀柔城乡大地,婆媳、父子等家庭成员共诵传统国学经典《弟子规》已成新时尚。  相似文献   
4.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9,(17):F0002-F0002
传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但真正得孔子真传并传诸后世的,恰恰是曾子,《大学》、《孝经》便是曾子的作品,曾子也被后世尊为“宗圣”。但是,当初孔子对曾子的评价却并不高,好像还说过一句“参也鲁”,说那个曾参笨笨的。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吧。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从2010年起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弟子规》《论语》等传统文化典籍,将传统文化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6.
漫画     
《精神文明导刊》2008,(9):33-33
[注释] 天同覆,地同载:《礼论·孔子闲居》:“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私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相似文献   
7.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9,(13):F0002-F0002
读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象棋的故事》,大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人公B博士遭到纳粹分子一种很“别致”的迫害,在相当长的日子里,B博士一直被迫生活在一种与世隔绝的“无所事事”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B博士偷到了一本棋谱。这样,B博士便靠着这本棋谱来打发光阴,尽管他从来没有受到过一个棋手最起码的训练,尽管他20多年没有下过棋,但他还是平了国际象棋冠军琴多维奇。这就是说,读懂读透一本书就够了,哪怕那是一本棋谱。  相似文献   
8.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9,(11):F0002-F0002
若干年前,曾经有那么几天,我读过几页《诗经》。翻开一看,不由大惊失色。居然说什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且还要“寤寐求之”,没求到的时候,就“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想人想得都睡不着了,还咋读圣贤书?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弟子规》热在全国不断蔓延,不仅很多中小学开始教授这本书,更有不少企业以这本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参照。通观《弟子规》全文,它不仅是一本简单的启蒙读物,其字里行间更蕴含着近代以前中国社会秩序的要求与规范。当今国家大力推动社会建设,《弟子规》能够给予我们的启发很多,进一步分析与阐明《弟子规》文本的价值对其将有更进一层的认识与掌握。  相似文献   
10.
张传发 《民主》2011,(6):52-52
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过《弟子规》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曾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表示,有人问他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最大的难处在哪里?他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钱文忠说:“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规》那样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到社会上混混看.马上被人摆平,这是大问题啊。”(2011年1月1日《山东商报》——复旦教授称按《三字经》等标准培养孩子90%要吃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