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连续剧《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的热播,使人们再度想起了张恨水这位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章回体通俗小说家。这位安徽潜山人,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100多部通俗小说,总字数近2000万言,此外,他还写有大量散文和诗歌,全部作品在3000万言以上。张恨水一生追求进步,与毛泽东、周恩来都结下了良好的情谊……  相似文献   
2.
2011“辛亥百年”的背影还未走远.2012“民国百年”又悄然到来。民国时代那些柔美女性的才情、个性与人生已如点点落花,飘散于历史的尘埃中,只能在文献里找到蛛丝屿迹。然而她们的美丽、忧伤,其实也是民国社会大变迁的生动注脚。套用张恨水先生的《红粉世家》,我们叫她们“民国红粉”。  相似文献   
3.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2,(21):44-45
被誉为“中国的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的张恨水,是张学良最钦佩的作家。他数次登门拜访张恨水,力邀其出山做官,还亲自约张恨水为奉天《新民晚报》写长篇小说……这民国年间著名的一文一武“二张”,以文结缘,以心相诚,共同演绎了家周梦、乱世情。  相似文献   
4.
帅彦 《各界》2014,(6):78-80
1949年以后,张恨水这位写作界的超级明星,却几无新作在国内发表、出版,旧作也绝少重版,他在国内逐渐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5.
张明 《世纪风采》2008,(7):32-33
张恨水,1895年生于江西广信,祖籍安徽潜山,他的祖父和父亲弃文习武,都很有本领。所以,张恨水常说,他是将门之后。不过,他这个将门之后,却酷爱小说。  相似文献   
6.
一抗战胜利了。作为陪都的重庆,曾洋溢过浓郁热烈的欢乐气氛。但是,这些天这种气氛似乎被冲淡了。雾都的气候本来就是雾茫茫的。张恨水所住的"待漏斋"(其实就是三椽茅房)也常常笼罩在阴霾的雾气里。  相似文献   
7.
就在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天,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张恨水骨灰的安葬仪式在他的家乡悄悄地举行。我把这两件事放到一起说,是想说这两件事都是中国文学界的大事——如果说莫言获奖是中国文学的生之荣耀,那么张恨水魂归故土当属中国文学的一种欣慰吧?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是为数不多的一位性格独特、创作斐然而又颇具争议的作家。他的两重人格充分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使其作品具有诸多的审美品格。他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是雅俗同构、新旧互渗;在表现内容上则既追随时代,又表现自我;他一方面青睐于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体现出作者忧世伤时的现实精神,又流露出或浓或淡的名士才情。两重人格使张恨水的创作来自于鸳鸯蝴蝶派而又不同于鸳鸯蝴蝶派,学习新文学而又不同于新文学,他的作品是"精巧化"了的通俗文学,在通俗文学和高雅文学之间竖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9.
1938年抗战的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潜山县的天柱山也成为抗日前线一座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张先生虽远在大后方的战时陪都重庆,却时刻关注着千里之外故乡发生的抗日血战,他在《新民报》上开辟专栏陆续发表了有关潜山战况的系列杂9篇,表现了张恨水先生的爱国热忱和当年潜山地区军民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0.
安徽山水歌     
马力 《海内与海外》2012,(12):52-54
画一样的安徽,把山水的影子留给看过它的人,深深浅浅的心痕就印上这人的一生。春夏秋三季,原是上黄山的好时节。不消说始信峰叫飘云缠紧了硬挺的腰身,莲花峰让壑谷间升起的晚烟遮断了攀顶的阶径,你只倚着北海的石栏朝"梦笔生花"凝望片时,总能够感应一点灵犀,细瘦尖顶那一株摇翠的古松,似在风中含情点头,你的心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