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程卫 《党建》2012,(11):34-3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5年9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翻越终年积雪的岷山后,写下了七律诗《长征》。1937年4月,北平东方快报印刷厂秘密出版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又名《前西行漫记》)。此书首页刊有斯诺用英文翻译的《长征》,这成为毛泽东第一首公开传播的诗作。  相似文献   
2.
马祥林 《工会博览》2014,(24):55-60
毛泽东一生诗词甚多,但以律诗吊挽将军的,只有两首。能有幸享此殊荣的人,一位是共和国的元帅罗荣桓,1963年1月9日,毛泽东写下《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  相似文献   
3.
初唐时期在诗歌理论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前人对初唐诗哥革新理论的认识还存在着某些误解和偏差。本认为:高宗、武后时期已基本肃清了浮靡轻艳的齐、梁诗风的影响,杨炯、卢藏用、王勃的有关章与陈子昂的《修竹篇序》一样,都是讨伐齐、梁诗风的檄。初唐诗风的转变,主要是诗歌内部矛盾斗争的必然,也是许多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结果;追求浓烈的情思和高昂的基调,倡导“风骨”、“兴寄”、“风雅”,正是矫正南朝诗风的正确途径。其实质就是主张诗歌创作应该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干预生活,干预政治。初唐时期的诗人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完善了律诗这一形式,律诗在比“沈宋”略早的“四友”,特别是在杜审言的手中已经成熟、定型了。  相似文献   
4.
自唐代以来形成的律诗与绝句,在古代诗体中通称为“近体诗”。它的形成过程源远流长,汉代辞赋中就已经追求排比对偶。至魏晋以后,骈文流行,对诗歌的艺术形式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5.
对联的起源及定义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对偶句、骈文、律诗与对联之关系进行辨析,说明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其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治国  王芳 《党风建设》2001,(10):29-29,27
唐代诗人杜荀鹤写过一首名为《泾溪》的七律诗,诗中说:“泾溪石险人竞慎,终岁不闻有倾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诗的大意说,在湍急险恶的山溪中,人们过河总是小心谨慎,备加提防,一年到头没有听说有人落水或淹死。而在平流无石的平静水面中,却经常传来有人遇险的消息。杜荀鹤诗中描绘的情形,与那些顶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  相似文献   
7.
梁雪如 《法制与经济》2009,(22):135-135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概念界定与创作要求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唐朝人把当时新出现的律诗(包括为数不多的排律)、绝句称为近(今)体诗。近体诗的创作要求主要是九个字:限句式(一般每旬五字或七字,律诗八句,绝句四句);有韵脚(偶数句必押韵,且一定是平声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词平仄(除韵脚规定平声外,  相似文献   
8.
律诗两首     
王鸿祯 《民主》2005,(7):1-1
乙酉季春(2005年5月24日)海淀区领导邀访区内中关村西区科技园、软件园、航天城、稻香湖、翠湖湿地等胜地美景,谨奉两律为谢。  相似文献   
9.
律诗的声律模式包括节奏和韵律两部分。律诗的节奏是汉语节奏的提炼,暗含着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同时又是对文字符号的突出。粘对规则使律诗得以成为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平声韵脚充分体现出了言语与语言之间的和谐互动。另外,失律现象通过拗救和拗而不救这两种模式,成功地制造出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总体而言,律诗的声律模式中既凝结了汉语言节奏和韵律的精华,又体现出对汉民族审美心理的深刻把握。同时,它还贯穿了审美中最为基本和最为重要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世纪感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