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西方国家思想界对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与评析,梳理了二者的内在关联:新自由主义缘起与发展于滞涨危机与社会主义受挫,并孕育了但又无法挽救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其结果是危及自身.  相似文献   
2.
1920年2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在北京通往天津坎坷不平的土路上,一辆旧式带篷骡车缓缓行进。车里坐着两位乘客,一位约30岁,戴一副金丝边眼镜,一身皮袍,手提包里装着账本,俨然一个年前外出收账的账房先生,另一位约40岁,长袍外套着一件棉背心,一顶毡帽低低地压在头上,看上去像个土财主。但这两位并不是普通乘客,他们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思想界的两个领军人物:李大钊和陈独秀。  相似文献   
3.
列宁思想随着十月革命而传播到中国,列宁的生平活动为中国思想界所熟识。在五四时期的"社会改造"语境中,列宁思想的早期传播为中国思想界提供了"社会革命"思想、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及民族与殖民地理论。列宁思想得以在中国传播并发生影响,既有中国业已存在的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五四时期"社会改造"的迫切需要及五四运动的有力推动等内因,同时也有苏俄政府发表加拉罕宣言和苏俄及共产国际帮助下建党实践的影响等外因。中国思想界在列宁思想影响下得以进一步发展,兴起了研究十月革命及学习和研究列宁的高潮,扩大了列宁和苏俄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并且也在实践上推进了"以俄为师"道路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薛涌 《同舟共进》2014,(10):21-24
2014年初,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的新书《21世纪资本论》向西方国家投放了一颗重磅炸弹,引发经济学界和思想理论界的强烈震动和激烈争议。  相似文献   
5.
历史凡是行进到一个转型期,都需要领军人物,太炎先生就是那个转型期的思想领袖,他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影响非常大。“五四”运动以后那些比较活跃的人物,比如陈独秀、鲁迅兄弟、钱玄同等,很多是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谭译 《党史纵横》2001,(3):8-11
在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史上,陈独秀是第一位既有大功又有大过的争议人物.在"五四运动"和建党初期,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思想界的明星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那时候"南陈北李"的业绩和人格曾令多少有志青年所仰慕啊!然而,曾几何时,由于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几乎完全断送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没争议的,那就是陈独秀仍然不失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的有生之年对辽宁的关注便是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一位对中国思想界情况颇为熟悉的年轻朋友送了我一个绰号:局外人的单口相声。如果其中还蕴含着某种褒义的话,我愿意将这项帽子转送给钱宏兄。因为他比我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逻辑上说.可以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众多的理论流派中选择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二个环节是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使之中国化。这两个环节,恰好和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两场启蒙运动联系在一起:正是在五四启蒙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有了一批忠实的信仰者并开始在中国思想界占据主导地位:正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中.  相似文献   
9.
自康德之批评哲学出,风靡一时,为思想界辟一新纪元。德向以哲学著称,各科学问罔不受其影响。柯可雷克(Kokourek)谓:“德人对于任何哲学罔不苦心研究,理固然也。”近代法律思想,德最发达,盖有由矣。吾读法律哲学,曾以派别分配国域;德意志主形而上学,势力伟大;意大利主实证参以英德之影响;近代法兰西主社会学派,  相似文献   
10.
赵凌云 《学习月刊》2010,(17):20-21
“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国内思想界讨论的热点。当前需要深入分析“中国模式”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模式”。一方面.“中国模式”还在发展中。另一方面.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以及“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都在推进结构调整和模式改进。必须针对“中国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完善的对策.才能在新一轮模式竞争中确保“中国模式”处于制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