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嘉敏 《前沿》2014,(15):213-215
“新批评”将文学研究划分为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将传统的注重作家生平传记的考察归为外部研究,并对此进行了批判。现代和后现代理论对传记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认为传记写作追求“真实”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有“传记死亡”之类的说法。然而,笔者认为,作品研究离不开作家的传记研究,传记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式。本文主要考察了两部福楼拜传记——李健吾的《福楼拜评传》和巴恩斯《福楼拜的鹦鹉》对名著《包法利夫人》的解读,以期探讨作家传记对文学作品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贾倩 《新东方》2016,(4):67-70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非常重要的批评家,他的印象式批评带有自己独特的印记。除去西方印象式批评的影响,中国古典文论也从思维方式、言说方式、批评方法、审美取向等各个层面对其批评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范水平 《求索》2011,(6):201-204
文学是人学。现实主义认为,"人"的社会属性高于自然属性,对人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自然主义认为人的身体和生理本能决定着人的行为,而且认为人的生存环境中的自然因素对人亦有着莫大的影响。李健吾深谙自然主义理论,他的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倾向。无论对作家的批评还是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批评,常取病理学、生物学、种族学的角度;在考察环境对人的影响时,坚持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辩证地研究李健吾的文学批评,重新审视其文学批评的自然主义倾向,对于我们当前的文学创作与批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禾刀 《南风窗》2012,(25):96-96
1937~1945年的上海,正经历着由孤岛转为全面沦陷的最黑暗时期。乱世求生与民族大义,成为每个中国人必须面对的道德困境与政治抉择。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历史系教授、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傅葆石以王统照、李健吾和《古今》作者群为代表,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和精彩的文本分析,记录了身处"灰色上海"的中国文人或隐退、或反抗、或合作的相互纠结的生存形态,细致逼真地还原出他们所经历的残酷精神拷问和无情的道德审  相似文献   
5.
李健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限制中求自由,是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双重性原则.他主张在批评中以"自我"为基础,以"自我的实现"为目的,以"人性"为核心,但同时他也遵从批评对象带来的"限制".李健吾文学批评中的"限制"使这种批评既不脱离实际作品,也不随心所欲抒发感受,而是切近作品本身,他主张"限制"与"自由"相克相长,在二者之中,追求一种平衡,并在平衡中把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李健吾是20世纪30-40年代独树一帜、卓尔不群的文学批评家.李健吾的印象式的文学批评具有人性化、开放性、艺术美三个方面的特征.他的文学批评自30年代始至今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7.
裴吉荣 《学理论》2010,(29):190-191
李健吾是京派批评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批评强调个人的主观印象与感觉,强调"人性"的介入与批评及批评者本身的独立性,他的文学批评所采用的是抒情散文的体式,具有浓重的诗意与抒情性,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批评领域中,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冯远理 《各界》2011,(2):76-79
“在这里求学真是幸福啊”,说这话的是新女性、新文学作家石评梅,她是对来自家乡的学生李健吾说的,当时她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任明耀 《民主》2006,(12):37-38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和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有过一些文字交往。从他们的来信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个性和文学修养。有些学者字迹工整;有些学者书法秀美;有些学者字迹潦草像天书。其中法国文学专家、翻译家、戏剧家李健吾教授的书法,就属于第三类。他自己也承认字迹潦草不好辨认,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他的书法极富于个性:潇洒、活泼,洋溢着他的才气。李健吾是我大学时代的恩师,生前他和我通过24封信,我曾将他给我的24封信整理注释以后,先后发表在北京《新文学史料》2004年第3期和浙江省文史馆编《古今谈》2004年第4期、2005年第1期上。我在整…  相似文献   
10.
李维音 《南风窗》2013,(2):93-94
本刊2012年第25期南书房刊发了《灰色上海,1937~1945中国文人的隐退、反抗与合作》一书书评后,李健吾先生长女、78岁高龄的李维音女士发来她关于这本书的感想,回忆了"孤岛"时期李健吾先生是怎样以内心的道德力量,抵抗时代重压。特将李维音女士文章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