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飞 《廉政瞭望》2013,(4):66-67
在很多国人的记忆里,杨度是个反面人物,因为他曾发起成立筹安会,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奔走效力。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杨度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不仅在白色恐怖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成为秘密战线上的特别党员,在上海做了大量情报工作,且至死恪守组织纪律,连家人都不知其真实身份。卖房营救李大钊尽管很多人骂杨度是立宪"祸首",但他实际上是一名勇于补过、追求进步  相似文献   
2.
刘宜庆 《同舟共进》2013,(11):67-71
杨度这个“典型的湖南人”(梁启超评价),在袁世凯眼中是“旷代逸才”。21岁时,杨度师从王闽运,醉心帝王术,曾踌躇满志地对友人说:“余诚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道或然与?”真不知帝王师之梦想是成就了他,还是害了他。本想成为帝王之师,却成为行宪专家;本想推行宪制理想,不料成为袁世凯帝制的罪魁祸首;本想忠诚于君主立宪,无奈一心向佛;本想在佛学中度过余生,结果皈依共产主义,成了秘密的中共党员……从晚清到民同,杨度系万干风云与时代风潮于一身,他周旋于各种政治要人之间,不断地变脸,诚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奇人。  相似文献   
3.
金振中  方军 《当代广西》2014,(14):59-59
正1915年8月14日,袁世凯授意筹安会六君子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胡瑛、李燮和著文鼓吹帝制。梁启超立即意识到这是帝制复辟的序幕。梁的学生、时任袁世凯参政院参政、将军府将军、全国经界局督办蔡锷秘密到津,会晤梁启超,共同商议发难,他们选择云南为首先发难之地。梁启超于8月22日,怀着不忍坐视袁世凯及六君子"鬼蜮出没,除非天夺吾  相似文献   
4.
许发磊  杨勇玲 《传承》2008,(12):94-96
杨度是清末民初君主立宪派的中坚,他长期坚持君主立宪思想是有一定根源的。客观上,当时国民素质低下、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各民族状况复杂,这些因素为杨度君主立宪思想的萌生提供了较为适合的土壤。主观上,杨度深受其师王闿运"帝王之学"的影响,加之留学日本的经历、急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及爱国主义责任感等的驱使,使他认为中国只可行君主立宪而不可行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5.
名家讲坛栏目自开办一年半以来,深受读者欢迎。从今年第一期开始,连续登载本刊特约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董明博士讲授的《领导艺术:一门可操作的学问》专题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杨度,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湖南湘潭人,是近代中国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时而意气飞扬,独立潮头;时而独持己意,沦入茫茫俗世。他以热情豪迈的气概,创作了《湖南少年歌》,发出了"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时代强音,真可谓豪气冲天。他为立宪运动鼓吹奔走,为速开国会呼吁呐喊,受到了时人的尊敬和称赞。他将做"帝师"及实现"君宪"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发起成立筹安会,为复辟帝制效力,则受到时人的指责和痛骂。然而,为了救国救民,他晚年知过就改,毁家纾难,不畏风险,确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救中国的唯一指针,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7.
197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战地"副刊上,刊出了王冶秋纪念周恩来的文章<难忘的记忆>.时在国家文物局任职的王冶秋,在文章第一节,披露出周恩来临终前不久,通过秘书告诉他的一件事: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的第一名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周恩来是他的介绍人并直接领导他.周恩来让王冶秋转告上海<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辞目时,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  相似文献   
8.
徐天 《当代广西》2014,(20):63-63
正"筹安会"六君子之首、历史教科书中的"帝制余孽",忽然成为周恩来口中的共产党员,让听者大吃一惊。1975年10月7日,周恩来第四次大手术后的第18天。癌细胞已扩散至全身,他终日卧床不起,不得不取消了所有的接待活动和日常散步。这一天,周恩来嘱秘书转告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杨度,晚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托王冶秋将此情况转达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辞海》编辑委员会,在写"杨度"这一人物条目中,须将此史实写入,以免湮没无闻。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初,挽联还是大行于中国的。挽联言简意赅,余韵深长,不仅能起到生者寄托哀思、死者盖棺论定的作用,还展现出撰写者的才华文采。挽联起于何时?怕已不可详考,也许有了对联的时候,就有了挽联。但到了今天,挽联早巳简化为“永垂不朽”之类的干瘪无味、粗陋浅白的公式语言了,失去了它原有的寓意与韵味。作为中国近代知名学者,著名政治活动家的杨度(1875-1931),  相似文献   
10.
杨度(1874—1931),湖南湘潭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他一生的经历曲折奇特,颇具戏剧色彩。他曾从一个学习新学、探寻立宪救国之路的有志青年,转变为依附袁世凯、策划“洪宪帝制”的“筹安会”首领,又从一个“帝制余孽”演进为拥护孙中山、倡导民主共和的革命者。几年后,他又脱离国民党。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度人生角色的变换,折射出中国近代历史风云的变幻。那么,杨度的思想和政治追求是怎样发生变化,他又是怎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