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员干部之友》2013,(5):64-64
《大崩溃》都梁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大崩溃》历史背景极为宏大,是1944年抗战时期的"豫湘桂战役",描述了中国正面战场的国军一溃千里,堪称一部全景式大战略军事小说。这部小说主要是写历史,其次才是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命运,书中的人物命运要服从历史事件的安排,是以史带人。《学习的春天》张保振著企业管理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中国战场是和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相并列的世界三大反法西斯侵略战场。忽视了中国战场,就忽视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貌,就忽视了当年日本法西斯国家和军队对亚洲国家和人民的侵略。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当中坚持斗争和作战时间最长的战场。中国是受法西斯国家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付出的牺牲也最为惨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别战场,其战争特点是点、线、面同时进行,长期胶着。中国极大地支援了苏联战场,使苏联得以专心致志对付德国,避免了再同日本进行两线作战的局面。对于美国而言,由于中国战场的泥沼作用,日本无法全力以赴地增兵太平洋战场,也没有力量全力以赴地对付东南亚战场。中国在二战时期大国地位的确立,实际上是中国战场的巨大作用和地位使然。由于中国坚持抗战,日本法西斯军队深陷中国的泥潭,因此其失败是一种必然。在抗日战争的过程当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还没有完全觉醒,日本的侵略恰恰促进了这种觉醒。中国军队遭受惨重损失的原因,主要是火力薄弱。  相似文献   
3.
1938年夏秋时节,新四军军部率第三支队先后进入南陵、繁昌、铜陵地区,接替国民党军队担负沿江守备任务,抗击日军。然而,第三支队驻地范围狭小,与日伪友顽犬牙交错,该地时有土匪出没,群众基础薄弱,民心不稳。以谭震林为领导的新四军第三支队在进入南、繁、铜地区后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为胜利完成保卫南、繁、铜地区的作战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悬崖》曾在央视和多家卫视热播,引起国人瞩目。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当年“国际特科”对敌斗争的文艺作品。抗战时期,东北以及华北、华东(主要是上海)等许多城市确实活跃着神秘的“国际特科”组织,他们与正面战场遥相呼应,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叶荣开 《黄埔》2013,(6):10-13
常德会战是抗日正面战场少有的以我军胜利告终的一次重大战役。这一战役,中国军队充分表现了英勇御侮、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和尊严、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气节,表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读书     
正《抗日战争的细节2》魏风华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定价:32.00元历史一旦被总结,就会被扭曲;只有翻开历史的细节,才能看到真相!本书犹如历史侦探,为您一一还原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  相似文献   
7.
无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未来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怎样写,抗战文学都是值得后人敬重的文学,是中国文学中非常宝贵的精神资源之一. 一、抗战文学最可贵的精神价值是它体现出来的民族良心 人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是:抗日战争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搏斗,在这样的时代里,任何一个有爱国心、责任感的作家,要想置身于时代主潮之外,那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文学问题,而首先是一个民族良心问题.茅盾、巴金、老舍等人的战时文学活动,就是极好的说明. ss  相似文献   
8.
毛磊 《世纪行》2015,(4):40-42
<正>"武汉抗战"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长期以来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在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时刻,还"武汉抗战"应有的历史地位就成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武汉抗战"是八年抗战中相对独立的阶段"武汉抗战",既不是指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局部区域性抗战,也不仅仅局限于军事范畴的武汉会战,而是涵盖了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至1938年底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9.
很显然,抗战文学是重庆一地文学研究的优势课题,所以这里会有与此相配的研究中心,会有专门的刊物,今天也才会借沙坪坝、北碚这样的抗战纪念地来开这个会."抗战文学"研究史,是与它的研究对象相伴发生的.同时期的评论文字不必说,连综合型的断代文学史在抗战结束不久也即产生了.1947年蓝海(田仲济)的《中国抗战文艺史》出版(2010年9月有台湾的繁体字本面世),八万字虽仅仅描述了一个文学时段的轮廓,却铺下了半世纪以来抗战文学研究的学术基石.后来的"抗战文艺"概念,从这样的一些研究中延续下来,包括1937年前的东北沦亡文学、流亡文学,淞沪战争的文学,"战争及与战争相关的文学"自然一直都在专门家的视野之内.而我们今日所面临的,是中青年一代的学者郁不具备抗战经历,甚至已没有了一切战争的亲历,他们已经主要是依靠历史的资料来辨别历史的真面目.一方面,抗战文学研究的深化有待于资料的进一步挖掘与整理,有待于对它们的认识的加深、加宽:另一方面,最早的"抗战文艺"概念自身在经过长时期的检验之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提醒着我们注意新的研究态势.  相似文献   
10.
熊文正 《春秋》2014,(5):32-34
正今年是父亲诞辰104周年,也是他离开我们10周年的日子,每当看到他参加台儿庄大战时的戎装照片和可歌可泣的抗战、解放战争史料,心里就充满着无限的崇敬和思念。聪颖好学考入黄埔父亲熊顺义,号止仁,1910年12月25日生于四川省威远县一户贫苦农家。由于家境困难,父亲5岁起,就跟着哥哥上山放牛、拾柴,早早体会到了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