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琴安 《党史文汇》2013,(10):20-23
毛泽东喜书法,工作之余,写写毛笔字,抄些古代诗词,读读名家字帖,欣赏一些名家字画,成为他的一大爱好。生前也接触过一些著名书法家,除郭沫若、马一浮等以外,尚有于右任、沈尹默、谢无量、舒同四家,现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的举动与打扮十分离奇。他经常穿长袍,外面罩上和服,头发留五寸许,左右两股分开梳理,下垂额际,不古不今,不中不西。蒋维乔(清末至民国时期气功学家)曾与他同住一屋。一天,蒋维乔看见章太炎有一张写给汪允宗(曾与于右任等人创办上海《神州日报》)的纸条:“今已不名一钱,乞借银元两枚,以购香烟。”  相似文献   
3.
殷翔 《学习月刊》2012,(10):49-50
1936年至1937年.废名在北大中文系开设“现代文艺”课.编写了12章新诗讲义,1944年印为《谈新诗》。1946废名重返北大,续编了讲义四章。《废名讲诗》_将这16章并为“废名讲新诗”。废名在前12章提到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鲁迅、周作人、康白情、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冰心、郭沫若,在续编的四章中提到了卞之琳、林庚、朱英诞、冯至和他本人。有些诗人他没有提,  相似文献   
4.
沈尹默以书法闻名,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称其书法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鲜为人知的是,沈尹默如此杰出的书法成就,竟然是被陈独秀"骂"出来的。沈尹默自小喜欢书法,且小有所成。1906年夏天,沈尹默结识了青年诗人刘季平。这一年的重阳节,刘季平邀沈尹默喝酒论诗,沈尹默乘醉即席赋诗《题季平黄叶楼》。几天之后,陈独秀去看望刘  相似文献   
5.
沈尹默与现代中国书法文化复兴是紧密相联的。他在书法实践上致力于弘扬帖学,培养了大量的书法精英人才;他在书法被边缘化的年代坚持书法大业,重视书法研究会的功能,推进国际文化书法的发展,把书法从晚清文人的馆阁体中解放出来;他的一系列书法论稿,从微观的角度对书法艺术及其技法进行了探索,建立了独特的沈尹默书法体系。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将扛出沈尹默书法文化大旗,秉承他的书法精神,对书法文化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马锋辉 《今日浙江》2014,(20):60-60
正(1881—1955年)马衡原西泠印社社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浙江鄞县人,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和书法篆刻家,毕生致力于经史、金石诸学,精于汉魏石经,注重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推动了中国金石学向考古学的过渡,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马衡的书法实际是其考古金石学的一种延伸,因为在传统学问中书画金石、史学经学都相互浸染渗透。相对于马衡的学识而言,书法实在可说是治学之余的  相似文献   
7.
陈振濂 《今日浙江》2014,(21):60-60
正(1883—1971年)沈尹默沈尹黙先生是一代帖学大家,他对二王书法与魏晋笔法的追究,形成一代书法风气。从而在近现代书法史中构成一个鲜明的时代印记。书法发展到清末,碑学新体裹挟书法"维新"的理念,在朝野形成巨大震荡。张裕钊、李文田、康有为、李瑞清、曾熙、杨守敬、沈曾植……人人以谈北碑为荣。士林之间,论碑为当然,论帖则不合时宜。沈尹黙在这样的氛围中后起,如果仅仅是书法家立场,自然很难自外于这一潮流。或许也会是碑学中一员健  相似文献   
8.
马衡: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浙江鄞县人,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毕生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遂使其学术水平领先于时代,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其主要著作有《中国金石学概要》、《凡将斋金石丛稿》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喜欢书法,他生前接触过一些著名书法家,除郭沫若、马一浮等书法大家以外,尚有于右任、沈尹默、谢无量、舒同四位。  相似文献   
10.
如果有人把书法与魔术相提并论,书法家会感到愤慨:书法岂能如此掉价、沦落!然而,你又不能不感到书法与魔术有一点确是相同的,即其神奇莫测的特点。人们都想弄清楚,历史上那些神妙的书法是如何产生的?习书者都有探究蕴含书法之中“魔术”——笔法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