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66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各国政治   373篇
工人农民   227篇
世界政治   9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72篇
法律   5845篇
中国共产党   8615篇
中国政治   11497篇
政治理论   4618篇
综合类   6683篇
  2024年   379篇
  2023年   1666篇
  2022年   1575篇
  2021年   2015篇
  2020年   2456篇
  2019年   1037篇
  2018年   442篇
  2017年   827篇
  2016年   1137篇
  2015年   1951篇
  2014年   3834篇
  2013年   2333篇
  2012年   2564篇
  2011年   2459篇
  2010年   2206篇
  2009年   2024篇
  2008年   2439篇
  2007年   1869篇
  2006年   1650篇
  2005年   1311篇
  2004年   1196篇
  2003年   849篇
  2002年   584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在治理主体、治理行为、治理规范和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难点。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应当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系统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实施体系。要进一步培育基层社会治理主体法治思维、明确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规则,为基层社会治理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2.
网上信访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产物,有效拓宽了社会公众的诉求表达渠道,成为推进信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然而,在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呈现加速趋势的风险社会中,复杂和疑难信访事项不断涌现,加之线上数字化行动的主体缺场与压力型体制形塑的信访考核压力,网上信访治理时常陷入与信访人期望发生偏差的符号化境遇。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与信访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和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生命线发生了偏离,极易诱发信访人的合理诉求转化为网络舆情、对信访机构的制度认同转化为信任流失以及个体理性转化为群体非理性等一系列风险。为此,可以围绕聚合多元力量打造网上信访治理共同体、发挥前沿信息技术的赋能效应确保主体在场以及加强信访治理能力建设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等方面进行尝试应对。  相似文献   
3.
4.
翟濯  徐宁 《半月谈》2021,(1):4-5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栖息的共同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把大量人口吸纳进城市,聚集到社区,使得社区的人口密集度和事务复杂度日益提升。社区治理一下子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从拴稳狗链,到杜绝噪音扰民,从社区监控全覆盖,到缓解社区停车难,各地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惠民举措正让居民获得更好、更便捷的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5.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监督方式,是介入并破除乡村治理“内卷化”困境的一种纠偏和反馈机制。受制于自身的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乡村振兴审计工作中客观存在着审计内容难抓“牛鼻子”、审计对象难以“准定位”、审计方式难以“巧适合”、审计处理难以“深奏效”等方面的审计风险。除了一般性的审计风险,乡村振兴审计风险还具有错综复杂性、高度敏感性和明确时效性的特点。从乡村治理的实践角度看,应从合理确定乡村振兴审计工作导向、进一步突出审计工作重点、创新乡村振兴审计工作方法、提出合理化审计建议等方面对乡村振兴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6.
优良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引导家庭成员在文明、健康、和谐、向上、从善的氛围中发展的精神风貌、行为习惯、文化传统、道德风尚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明确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是对现代社会现实需求的回应,具有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彰显优良家风的法律保障、夯实家庭治理的德治力量等重要时代价值。树立优良家风的理念不仅要植根于社会民众心中,更要在法律制定、法律实施和法律遵守三个层面予以践行,以优良家风作为其方向指引、考量因素和重要教化手段。  相似文献   
7.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新阶段作出的战略选择。这一重大部署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十四五”时期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8.
刘书林 《政治学研究》2022,(2):138-149+17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新发展理念列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十个“明确”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本文从新发展理念产生的宽广的理论视野与现实需要的角度,论述了这一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百年理论创新成果,体现了新时代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深入论证了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展要落实到共同富裕,这些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理念的根本区别。同时,本文根据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精神,逐项深入挖掘了新发展理念五项原则的丰富内涵,辩驳和清理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观念,对各项原则作了历史的和理论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治理话语和治理理论受制于现代政治经济学所设定的基本语境.作为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批评者,道德经济学可能为我们反思国家治理提供了恰当的切入点.后者强调经济的道德维度,尤其主张经济必须嵌入社会之中,其普遍价值依系于其潜藏的、开放性的社会想象.斯密所开启的现代政治经济学以商业社会为基础,因此可以相容于道德经济学传统.但商业社会作为社会形态太过单薄,其依托的文明政体又太过弱小,从而引发了经济从社会中脱嵌的风险,并让更高层次的道德经济学出场变得必要.这种道德经济学把现代国家治理从根本上视为政治共同体的构造问题,我们因此需要一种整全性的国家治理之学,以便安顿好市场机制、政府权能、政治权力以及社会公平等要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