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44篇
中国政治   221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3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潮 《福建党史月刊》2007,(10):F0002-F0002,I0001-I0004,49-52,F0003
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伟大里程碑。70多年来,古田会议精神一直指引着我们党和军队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200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福建考察时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情况,结合海西规划,分析该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文章在借鉴沿海发达省市文化创意产业财税政策经验的基础上,从资金支持、产业引导和人才培养三个角度提出扶持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3.
狭长的台湾海峡西边、广袤的罗源湾之南.两道遥遥相对的逶迤山脉互为犄角.在美丽的东海边围起了一泓碧波万倾的港湾.这就是位于福建连江的可门港。  相似文献   
4.
王亮 《两岸关系》2012,(5):32-33
4月12日,海西2012两岸经济暨金融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两岸金融界人士齐聚一堂,针对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两岸金融与市场的资本对接,以及海西的两岸经济与金融合作等三大议题,  相似文献   
5.
《两岸关系》2012,(6):45-45
第三届海峡论坛6月12日上午在厦门举行论坛大会,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大会致辞中表示:福建省将按照《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两岸人民。  相似文献   
6.
随着闽台教育交流合作不断深化,闽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高校自身的原因。在新形势下,海西医学院校应不断调整外事管理工作思路,建立专门对台交流机构,突破、寻求闽台合作办学契机。同时应从注重闽台科研合作、引进台湾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选派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赴台深造、提高外事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几个方面做好外事管理工作,推动海峡两岸医学教育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11,(11):1-1
文化左右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令世界惊赞的发展奇迹,但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8.
继去年12月首批37名学员学成返宁后,今年2月又有38名干部赴沪接受培训。至此,由上海浦东新区与青海西宁组织、人事部门携手架起的人才培训通道,已使西宁市75名尉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接受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加油充电”。为给正在全面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支持,上海浦东新区组织、人事部门鼎力支持西宁人才开发培训,于2000年9月签订了培训协议书,决定白2000年至2002年,采取学习培训、带教培训、  相似文献   
9.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赋予了海西四个战略定位。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从地方战略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将给海西带来什么?如何珍惜面临的重大机遇,全力以赴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本刊邀请了4位嘉宾,分别对海西四个战略定位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展示其深刻内涵和给海西带来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海西建设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省各级外宣部门要围绕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展“海西风采展示年”活动,进一步加大外宣工作力度,为海西加快海西建设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