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晓松 《学理论》2010,(12):106-108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社会的中国书画家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以物易物为主的生存机制。求画者登门求售,在画店、南纸店、扇庄等地方挂出笔单,或者通过结社、展览等形式卖画成为近代书画家们谋取生活之资的主要手段。本文以近代书画家生存机制为研究对象,结合古代社会传统的易画方式,总结分析近代书画家们在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中的实际经营及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
民国以降,书画家鬻卖书画较为普遍,他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发布润例,亦称"挂笔单"。润例的多少是以书画家的名气、地位等因素决定的。琉璃厂的南纸店是书画家挂笔单最为集中的地方。民国时期,北京的书画市场主要有供给者、中介机构与消费者构成。北京地区的书画家是北京书画市场的主要供给者。琉璃厂是最具特色的传统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书画润例是众多广告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其制定者及消费者在对传统书画文化认同方面的默契,使处于语言大变革时期的润例的语言形式依然保持着“古雅”的韵味。这一现象表明,作为书画广告的润例因书画这一特殊商品与传统文化之间天然的、紧密的联系,从而能够保持古色古香的韵味而少受时代变迁的影响。研究民国时期润例的语言形式,对于现今广告制作的语言运用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