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动群众抓贪官结合学习《大诰》,朱元璋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于是,洪武十九年,大明帝国发生了一件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皇帝号召底层民众起来,造官僚阶级的反。他在《大诰三编·民拿害民该吏第三十四》中这样号召:我设各级官员的本意,是为了治理人民,为人民服务。然而,过去我所任命的所有官员,几乎都是不才无籍之徒!一到任后,他们就  相似文献   
2.
萧功秦 《人民论坛》2012,(28):42-44
中国改革陷入了路径锁定状态。如何克服这种困局?关键就是要对激进与保守的政治观予以理性地反思,超越保守与激进的两极思维,摆脱由此造成的路径锁定状态近年来,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矛盾,腐败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时代背景变迁为标志,我们可以把194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面临的形势、任务的不同,以及发展的重点、要求不同,中国共产党对于政治发展的战略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特别是前两个阶段,激进主义、渐进主义特征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朗月风清的统战形势容易使人滋生激进主义思潮。本文在略陈现实与历史的激进主义思潮 ,剖析其成因的基础上 ,不揣浅陋地提出自觉消除激进主义思潮的一些新思考 ,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告别革命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毅 《探索》2000,1(2):58-61
本文拟就当代中国新文化保守主义的史学纲领——“告别革命论”做一番全面的审视和评判。作者认为,其所赖以支撑的两大理论观点——“激进主义产物说”与“革命只破不立说”均不符于历史的事实真相。通过质疑和辩驳可以发现,辛亥革命以及本世纪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并非如“告别革命论”者所谓是“丧失理性”、“盲目鲁莽”、“破坏一切”,而是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的历史意义。至于“告别革命论”者缘何陷入认识上的某种误区,这恐怕不得不归咎于其方法论上那些值得检讨的诸多舛误。  相似文献   
6.
异化是西方犯罪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其外延大于"失范",失范仅仅是广义异化范畴内的五个组成部分之一。异化概念为寻求减少犯罪的方案提供了一个更广泛更平衡的方式,因为除了失范或无规范外,异化还包括无力、无意义、孤立、自我异化等。异化概念的丰富内函可以既关注一般社会政治问题,又能提出切实可行的理论假设;既有价值取向的指导,又有事实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萧功秦 《乡音》2012,(10):37+33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为什么10年前已经逐渐边缘化的左右激进主义思潮,在现实生活中重新出现?这与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结构特点有关。30多年来,社会自治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相应成长起来,国家缺乏来自社会的多元整合功能实现善治,"强国家—弱社会"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自邓小平  相似文献   
8.
高华 《同舟共进》2009,(5):17-17
前几年,我应邀在台北的一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待了一个学期,还去了台湾的中部、东部、南部的7所大学交流、讲课。我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在台湾社会,虽然"台独"思潮严重泛滥,还有其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陆晓光 《南风窗》2008,(11):34-37
王元化先生去世了。去世前一个月,先生在病床上与人聊天:"如果说我的一生有什么一贯的东西.那么这就是反思。"先生的"反思",首先是指对自己思想进行反省检讨。在《我的三次反思》中,先生自述这三次反思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40年代,新中国的50年代,以及上世纪末90年代以来。其时先生分别是20岁青年,三四十岁壮年,七八十岁老年。  相似文献   
10.
靖玉新 《前沿》2006,(10):215-217
"五四"运动是一个张扬激进主义的文化运动.它高举"民主、科学"的思想大旗,以思想启蒙为使命和旨归,但为什么却没有沿着欧洲式的启蒙道路走,相反却采取苏俄式的激进方式呢?本文通过在历史的具境中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作家的文学观以及现代文学史叙述作系统梳理,真实地考察"五四"激进主义的是非得失,试图对此问题做出新的角度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