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改进作风、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纠结:隐性福利减少了、灰色收入不见了,这究竟是“当官没劲了”,还是向合法待遇的回归?约束更严了、监督更多了,是“礼不收了事也不办了”,还是积极作为、敢于任事?细想这些问题,都涉及一个议题:干部待遇应该怎样看?  相似文献   
2.
正2月18日,《光明日报》在2版评论版发表题为"关于公务员工资的10个问题"的文章,文章称,过去10年公务员工资没涨过,很多政府部门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公务员加班加点还没有加班费的情况普遍存在。果然如此吗?不论是按1994年的机关工资改革方案,还是2006年的《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的方案,公务员工资都随工作年限递增。按2006年规定,只要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4,(4):17-17
从去年底开始,对公务员灰色收入下降、生活趋紧的讨论日趋热烈。仅在天捱论坛上,“公务员诉苦潮”的内容就被点击了84万余次,基层公务员耍求加薪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被许多网民理解为“正在造舆论”、“想寻求舆论支持”。这可谓是公务员的自我群体意识存网上的第一次觉醒。许多堪层公务员晒出自己的详细工资、可得福利、房贷、生活开支、家庭状况,坦承自己的发展瓶颈、实际工作情况、身边人的腐败情况等等。在以往的网络舆情中,公务员群体几乎从未发声,被网民骂得狗血淋头也不见有力反驳。现存看来,并不是他们不接触网络,而是他们或“潜水”保持缄默,甚至可能跟着嘲民一起抨击现实——他们并不会以公务员身份去网上集体表达观点或诉求,除非真正威胁到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4.
晏建怀 《各界》2014,(10):46-47
对于宋朝士大夫来说,苦读诗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书中自有颜如玉”,更重要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当时的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谋得一官半职,获得丰厚的待遇和灰色收入之后,便纷纷买房产,置豪宅。赵普宅、寇准宅、陈升之宅、蔡京宅、秦桧宅、王继先宅,均是雕栏玉砌,金碧辉煌,奢华如神仙洞府,成为了宋朝各个时间段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5.
何伟 《学习月刊》2010,(13):48-48
第一个误区是.一谈收入差距就谈到腐败、灰色收入等等,并且认为社会保障是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良药。东亚的韩国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保障并不健全.收入差距却不大。以为加强政府的干预可以缓解收入差距的想法是幼稚的。如果要缓解收入差距.恰恰应该建设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在不该管的领域内少做点事.让市场发挥更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最早开始系统考察辛弃疾的经济问题的,是香港大学罗伉烈教授。在其《漫谈辛稼轩的经济状况》,罗老首先抛出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辛弃疾的生活格调与其收入存在严重反差。  相似文献   
7.
近段时间,收入分配改革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早在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非市场因素导致的“灰色收入”正在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因此,解决好“灰色收入”问题,将是防止国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陈宪 《今日广西》2010,(20):22-23
包括灰色收入在内的收入分配不公,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灰色收入作为扩大收入分配差距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与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观格格不入,理应受到严格制约。  相似文献   
9.
数字/新政     
数字1倍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研究报告认为,2008年中国灰色收入高达5.4万亿元,与2005年的测算相比,扩大了近1倍。  相似文献   
10.
陈鲁民 《检察风云》2008,(20):32-32
戴着"国家级扶贫县"帽子的重庆市巫山县,却出了个平均每天受贿万元的"重庆第一贪"——县交通局局长晏大彬。一名处级干部,7年受贿2226万元,相当于该县年财政收入的20%。(9月18日《岸望东方周刊》)然而,晏大彬的第一笔"灰色收入"竟然只是两根"金利来"领带。正是这不起眼的领带,却打开了他的缺口。于是,从两根领带开始,他胆子越来越大,贫贿数量越来越多,在8年任职期间,受贿2226万元,平均日进万金,收钱"收到手发麻",也终于走向地狱,一审被判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