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力"者,佛家之术语,出自佛典《大智度论》"六度之业既深,十力之功自远",用来比喻佛祖有超群的智慧、广大的神通和无边的力量。后来,世间出了一个叫作熊继智的人,居然径直把这两个字取来做了自己的名字,甚至还动辄自称"熊十力菩萨",委实牛气冲天。当然,熊十力也有牛的资本: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道释、要归于儒,自成一家,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哲学体系;学说影响深远,后来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高足。熊十力本人,也被尊为一代开宗大师、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  相似文献   
2.
宋晨希 《南风窗》2014,(12):96-96
<正>说起徐复观,大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曾与熊十力有一场不愉快的会面。那还是在1943年,徐复观担任国民党陆军少将之时,在通读了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后,被熊十力书中"化佛入儒"的思想所吸引,毅然决定登门拜访。熊十力问徐复观如何看待王夫之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两位著名国学大师汤用彤与熊十力有着数十年的深厚友谊。二人截然相反的性格、治学路向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的共同旨趣。正是这些契合点,在维系其交谊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最终的文化理想和学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第一代新儒家与孟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代新儒家是持守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的立场与信念,并对儒学进行对象化、客观化学术研究的第一批人。粱漱溟用直觉来解释孟子的良知,把孟子思想内化为自己的生命,尤其是孟子的大丈夫精神;熊十力以良知学说来建立其心本体论,其所谓本体就是孟子的本心;抑或冯友兰用神秘主义来重新解释孟子的思想,都是新儒家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对孟子思想的发挥,赋予了经典新的生命。经典总是在解释中生成的,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也就在于它是常新的。  相似文献   
5.
刘放 《传承》2008,(19):20-21
"十力"者,佛家之术语,出自佛典《大智度论》"六度之业既深,十力之功自远",用来比喻佛祖有超群的智慧、广大的神通和无边的力量。后来,世间出了一个叫做熊继智的人,居然径直把这两个字取来做了自己的名字,甚至还动辄自称"熊十力菩萨",委实牛气冲天。  相似文献   
6.
体认作为熊十力的哲学方法是与主体追求真、善、美之境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主体在思维结构上是知、情、意一体,那么对于作为大、全、一的本体性存在的把握方式就不可能是"纯思"的活动。这既不意味着本体是不可把握的,也不意味着本体是不必把握的,而只是说不能用逻辑方式去把握,而需要运用特定的"行"的方式即知、情、意与实践合一的方式去把握。在熊十力看来即为体验型的"体认"或"体证"。  相似文献   
7.
熊十力自中年时期便发愿撰作《量论》,但因世道乱离、疾病折磨、年老神衰以及西方学术文化造诣之欠缺,以致终未成就这一专著。熊十力虽未成就《量论》专著,但其量论思想却在他的其他著述中有着相当充分的展现。熊十力量论包括量智论与性智论两个方面,量智为性智之发用但又假借官能以自逞;量智辨物析理而成就科学,性智不废量智而冥契本体;量智必须提升为性智,才可能避免人生因逐物而堕于物化的后果。熊十力认为,西方文化主体上重在量智,东方文化如儒道佛诸家主体上则重在性智;近现代以来西方量智文化极度扩张,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界造成极其严重的弊害,当今之世,欲救人类,非昌明东方性智文化不可。  相似文献   
8.
熊十力与梁漱溟均是20世纪中国的学术大师、哲学巨擘,二人的人生经历与学术旨趣并不相同,交往也时疏时密。然而,他们都极为关注民族国家的命运和文化的未来前景,往往为追随者所齐师并尊。熊梁二人的交谊和学术辩难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哲思印迹。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儒家与现代新儒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新儒学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人们通常习惯于把以熊十力为代表的德性儒学当作现代新儒学,其实那只是狭义的.应该把它的研究框架加以拓展,从而形成广义现代新儒学,即以梁漱溟新孔学为总论,分为四个板块:德性儒学、政治儒学、心灵儒学、实学.在这个"一总四分"的新框架中,后三者应该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熊十力和梁漱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奠基人,在近现代思潮中对科学的看法既有相同之处,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两人科学观的总结和比较,认为他们都是从思想层面上探讨科学对人类的意义,并通过划分科学与玄学的不同领域肯定科学在经验界的地位。但是,两人又以不同的方式切人科学概念,在实现科学与玄学的融通问题上解决理路不甚相同,对科学的态度虽一致但背后的缘由也不同。这些不同不仅体现了两人不同的为学理路和学术特色,从某种意义上也展现了传统儒学走向现代化的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