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韩愈是一个儒家的卫道士。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越发让人敬而远之。但是,如果我们走近他就会发现,他还是一个挺逗的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3,(17):122-123
“象棋”一词的出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初见于战国时期屈原弟子宋玉所著《楚辞·招魂篇》中“蓖蔽象棋,有六簿兮”字句。不过,那不是现代棋制的象棋,而是指象牙制的六博棋。唐朝时,相国牛僧孺所著《玄怪录》曾记有宝应元年汝南岑顺的一段故事,其中所描述的“宝应象棋”,有车、马、将、卒等子。  相似文献   
3.
《各界》2010,(12):F0003-F0003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  相似文献   
4.
罗日荣 《前线》2014,(5):119-119
牛僧孺,是唐穆宗、唐文宗时期的宰相,他一生69年中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八个皇帝。牛僧孺活跃政坛的时候,正是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败的时期,政治腐败、宦官弄权。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牛僧孺还能做到为官刚正不阿、廉洁自律,也因此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和两朝皇帝的信任。  相似文献   
5.
蒋建平 《现代领导》2008,(10):40-41
风波迭起的“牛李党争”所谓“牛李党争”,是指唐代晚期,朝廷大臣中以牛僧孺、李宗闵、李逢吉、韦贯之、段文昌、令狐楚、李珏和杜牧等人为代表的“牛党”,和以李吉甫、李德裕、李绅、郑覃、陈夷行、韦处厚、李让夷和李回等人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其实这种党争.从唐朝建国开始就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6.
牛僧孺的《玄怪录》,前人大都认为是行卷之作。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玄怪录》中相关篇目的具体内容,认为把《玄怪录》当成行卷之作有不妥之处,并据此认为《玄怪录》是着力针砭时弊、有所寄托和批判现实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晚唐诗人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字义山,号玉骆生。原籍怀洲河内(今河南沁阳),从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17岁时,即以文才见知于牛僧孺党重要成员令孤楚,引为幕府巡官。25岁时,经令狐楚之子令狐绚引荐,登进士第。次年,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爱李商隐之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当时朝庭牛、李党争十分激烈。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娶王氏之女为妻,因而受到牛党的鄙薄和排斥。  相似文献   
8.
赵捷 《政府法制》2012,(36):51-51
唐代大诗人杜牧是个很有才华的诗人,二十余岁进士及第,又很快通过制策登科。可杜牧年轻时,却过于狂放和自傲。一般人谁也约束不了他。丞相牛僧孺镇守扬州时,任命他为节度府中掌书记。而杜牧在公务之余,却少不得饮酒作乐,纵情声色之中。  相似文献   
9.
仕途失意 情场得意 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早年受知于牛僧孺党人天平节度使令狐楚,并经令狐楚之子推荐,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即公元838年高中进士及第.不久便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下当了一名幕僚,并且娶了他的女儿,从此堕人牛、李党争之中,一生困顿失意。李商隐是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诗人,二十六岁时写下的《安定城楼》,展示了他的远大抱负。但是他空有“欲回天地”之雄心,可叹事与愿违,竟是“一生襟抱未尝开”。  相似文献   
10.
杨雨 《法制博览》2009,(17):68-68
杜牧超群不俗的才华在少年时便显露出来,每每涉笔成趣,出口成诵,被世人视为一代奇才。他20岁中进士,成为名噪一时的风流人物。杜牧成名以后,丞相牛僧孺出镇扬州做淮南节度使,便受征召为节度使的书记。而杜牧本人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喜欢云游四方。扬州山秀水美,景色宜人。每至夕阳西下、万家灯火之际,扬州的上空总被青楼的灯光照亮。大街之上,到处可见装饰华贵的女人,似乎此处并非人间。性情疏狂放荡的杜牧在此情此景之中怎忍心中的寂寞,常常私下里出没于烟花柳巷之中,没有一天晚上例外。牛僧孺很快就知道了杜牧的行为。念杜牧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牛僧孺特地私下里选派了30个人,作为杜牧的私人保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