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艺术审美中的直观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希 《求索》2011,(11):109-110,127
审美直观性是艺术审美活动中的重要特征,它表现为对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从古代岩画、音乐、绘画到当代影视艺术,艺术美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审美器官,是审美主体美的感受,可以说直观的审美伴随着艺术活动。“现量”理论由佛教唯识宗提出,是理解直观性问题的不二法门,音乐美学家杨昭恕先生将现量与审美直观进行联照,本文借唯识现量理论探讨艺术审美中的直观性问题,并从音乐审美角度对“把握现量之情境”进行重点讨论,由此将佛教哲学进一步引入理论美学范围。  相似文献   
2.
“物感”说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气论。但自唐代兴盛的诗境理论实际是在佛禅思想影响下对传统物感说的改造,这一演变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学思想交融的结果;而清代王夫之则在借鉴改造佛理的基础上回归传统并拓展了传统“物感”说的内涵,这一贡献主要体现于其“现量”说:除了强调人的意识能动性,王夫之的“现量”又指向了主体之外的外在世界。  相似文献   
3.
量论因明主要包括推理规则和认识论两部分内容。佛教逻辑之认识论部分有一个自身而展的逻辑过程。古因明时期主张知识之来源是现量、比量和圣教量,而新因明时期则主张知识之来源是现量和比量。试图对古因明时期之量与当时各哲学派别进行比较,对古因明时期的现量、比量、圣教量进行阐释,研究新因明时期陈那之二量,最后研究法称之量与成量,进而得出量论之根本目的在于成就量。  相似文献   
4.
以陈那和法称为主的印度后期瑜伽行派对属于因明学和知识论领域的"现量"作出了更为完备和深入的探讨,他们把现量规定为本源性的、新生的、"离分别"的和脱离了名言概念的"感性直观",并揭示了现量的"自证"结构等重要内涵,借此,他们在其知识论中显示了一种几乎与当代胡塞尔的现象学相近的特殊而深刻的理性.  相似文献   
5.
永寿县2006年荣获“十五”期间陕西省果业强县荣誉称号,被省政府和省果业局分别表彰为果业生产先进县和果业生产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多次评为果树大改形工作一等奖,2008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农业系统“文明行业示范点”,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9年被市委表彰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实施的“苹果优果工程”项目被省科技厅等单位联评为“十五”期间陕西省十大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