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岩春秋》2015,(2):7-8
狱中八条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切勿轻视敌人;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进行整党整风;惩办叛徒、特务;——摘自罗广斌《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第七部分65年前,重庆刚刚迎来解放,但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近200名革命志士,却在重庆解放的前3天,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残忍屠杀。通过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许多人都了解了这段历史。可大家不知道的是,烈士们在牺牲前还留下了一份用血的教训凝结成  相似文献   
2.
白江 《党史文汇》2006,(11):44-47
2006年6月下旬,《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史实展览》在山西太原巡展,其中一块展版上一位母亲的几句话不禁吸引了我,"我把儿子献给党是应该的,现在要求享受特殊是不应该的;我变卖财产奉献给革命是应该的,接受党组织归还的财产是不应该的;作为家属和子女,继承烈士遗志是应该的,把王朴烈士的光环罩在头上作为资本向组织伸手是不应该的."品读、感动之余,我产生了更多了解这位母亲及其儿子情况的强烈愿望.查阅一些资料后知道,他们在解放前曾是川东地区富甲一方的名人,应该说可以选择的道路很多,可他们却坚定地选择了革命的人生道路,并为此献出了全部财产和生命.他们的事迹令我感佩至深,遂写此文,以期激励时下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3.
余正群 《团结》2007,(2):49-52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了,人民欣喜若狂,热烈欢呼革命的胜利。但在重庆歌乐山下的国民党军统集中营,却满目疮痍,血迹遍地,到处都有血肉模糊无法辨认的烈士遗体。络绎不绝的男女老少,满怀悲痛和愤恨,前来寻找在黎明前献身革命的亲人、战友。  相似文献   
4.
孟力 《红岩春秋》2012,(5):101-102
1948年9月,受挺进报事件牵连,共产党员罗广斌在成都家中被捕,随后押解到重庆,关进渣滓洞监狱楼七室,次年初转入白公馆关押。在渣滓洞,罗广斌遇到了他的上级——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委员张国维,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他们虽彼此熟悉却不能相认,  相似文献   
5.
蔡遐欧 《红岩春秋》2012,(5):103-104
1949年,我在磁器口小学任教。11月27日晚,我住在学校对面的聚生茂酿造厂楼上,只听得枪声不断,心想又是哪里发生了事。第二天才听人说枪声是渣滓洞那边传来的,恐怕是里面关押的人被害了。当时人心惶惶,大部分老师回了家,只有我和蒋继业、黄玉华、李振容等8人继续留在学校。  相似文献   
6.
重庆解放前夕,在渣滓洞、白公馆两座监狱的共产党员们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很可能实行疯狂的大屠杀,他们仰望黎明的曙光,寄希望于党,有话要对党讲。  相似文献   
7.
8.
《北京党史》2010,(1):1-1
<正>1949年11月27日,新中国已宣告成立月余,而困守西南重庆的国民党反动派在行将覆灭之时,疯狂杀害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中的共产党人,史称"11·27大屠杀"。又一个月后,在大屠杀中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9.
刘统 《同舟共进》2009,(10):12-14
1949年春,胜利者齐聚北平,万众欢腾。而蒋介石只有黯然归乡,携妻祭祖(如图)。在他的"结束时间",留下的是悲伤的背影——"总统府"丢了,大西南丢了;国民党高级将领转眼成为关押在白公馆里的战犯;漂往金门的海面,挤满了迷茫的面孔。一生只在日记中反省,但若能看到共产党1949年的战中检讨,蒋介石是否会反省得更深刻一些?  相似文献   
10.
粟原 《红岩春秋》2008,(2):69-71
1980年,一份珍贵的历史文件被发现,这是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两座魔窟中的烈士们在直面死亡的最后关头,毫无顾忌、不加掩饰地向党组织提出的强烈要求和真诚希望。今天,随着这份文件原件的解密,使更多的人终于能够看到这份凝结着烈士血泪心声的报告的原始面貌,让人更加感受到烈士们留给后人的这份珍贵遗产所承载的沉重历史感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