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司法体系的完善.势必对涉及未成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官司法能力的培养也纳入了。大司法”理念之内。本文从司法能力的目标入手.采用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推导出目标完成公式:(对被告人的)刑期评定×人格教化×环境改善=(法官自身的)法律思维能力×心理干预能力=案件审结。并通过对组成公式各元素的展开.对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法官的司法能力做出新的解析。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及其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心理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得益于许多学科或知识领域的推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首先与现代精神分析学及作为其重要知识来源之一的精神病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不解之缘。精神分析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会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不同的影响。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后现代转向,也或早或晚地涉入到社会心理学有关领域的发展中。其中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出现。后现代精神分析学既从心理学理论层面又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提供了孕育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概况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于2004年5月成立,由政治学系、行政管理系、国际关系系、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社会心理学系和MPA中心、MSW中心等组成,是一个涵盖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公共管理和心理学五个一级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学院。  相似文献   
4.
金圣华 《人民论坛》2012,(11):98-99
社会转型使农民步入了再社会化的进程,然而,目前农民在再社会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社会心理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此而导致的行为失范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并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只有关注到农民在转型期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才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6.
今天的中国处在社会变迁最急剧的时期,每个生逢此时的人都无不被这种变迁所震憾或激荡,对一个社会学者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吸毒者吸毒原因进行相关研究,发现与压力事件、认知偏差与负面情感、圈子文化等因素有关。随着毒品亚文化对娱乐文化的渗透,涉毒明星成为修饰毒品的广告,娱乐圈生态环境恶化。迫于"圈子"的文化压力,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心理服从。明星涉毒负面效应突出,必须多措并举,重视心理疏导,打造绿色演艺圈,创新禁毒宣传方式,用主流文化击败毒品亚文化。  相似文献   
8.
信访工作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面对不断增加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会产生更多怀疑、偏执、依赖、紧张焦虑、侥幸等负性情绪和心理.面对这些群体,作为基层工作的信访工作者要克服纠正心理偏差,运用以礼待人、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和以听容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法,做好信访工作,确保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学学科特质、认知机制及其社会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祥 《求索》2013,(11):208-210
长期以来,实证主义、实验主义和个体主义一直被人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的现代特征,但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整个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危机,使人们意识到这三大现代特征是造成现代社会心理学踌躇不前的根源所在。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特质、社会认知机制以及社会建构等方面,对当前的社会心理进行全方位的哲学反思,以期为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当下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晓寒  ;高树宏 《前沿》2014,(17):103-104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社会民生问题,其中必然有一些人的心理需求以及各方面的利益没有得到及时抚慰,一旦触及底线,就容易爆发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治安,且给国家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于此类事件应尽快杜绝。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心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