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警工作是民警警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警民言语交流与沟通又是处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分析人称指示语含义及其语用功能的基础上,对处警民警人称指示语的选择进行了语用分析。处警民警合理使用人称指示语及其非常规用法来进行自称、指称听话人和第三者,有利于处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现处警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移情能力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充分认识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对于推动跨文化交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外宣翻译的特点,分析语用移情在汉英外宣翻译中的应用和意义,并进一步讨论移情的度及其对宣传效果的影响。认为译者对移情的适度把握应该以预期读者群和读者的动态反应为参照,以译文不仅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语文本的文化民族性,又能被译文读者所喜闻乐见为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现象学意向性理论的基本精神出发,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构建一个审美主客体的交互同构机制:审美态度开启了直面对象形象的审美意向;通过"心理距离"的加括号和悬隔作用,使得直面对象形象的审美意识得以净化和澄明;直觉意识的观照中,形象的直觉和直觉的形象趋为浑然的同构之境;在"内模仿"的自动应感活动中,对象形象地被显现于一切感知觉意识中;在移情的情感感应模式中,物我互化,主客同一,在一种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意向混成之中,美与美感最终被显露为一种具有情感深度和形上境界的生成域。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人们对自身、对外界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从心理学的角度,利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地阐述诗歌鉴赏中所涉及到的心理过程,针对不同诗词种类逐一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文艺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以及东西方美学,可为诗歌鉴赏提供心理学层面更深一层次的剖析和理解,有助于便学习者更加容易凝练出诗歌的美感和领略其中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美学指引起罪事情感移动与行为走向的意象思维,系哲学、宗教、伦理等美感心因构成体系化的主观思维模型。由犯罪心理美学定义里引伸出犯罪心理的认知感受,犯罪心理的情感潮动,犯罪心理的意识内省;从其审美程式、美感性质、唯美分类、美觉意义几个认识维点上勾勒出犯罪心理美学的理性骨架,也可以称之为研究立足的基点、布局谋阵的角眼、纵横交叉的坐标、微型收缩的核轴。  相似文献   
7.
潘志新 《前沿》2012,(3):71-74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把阿尔都塞看做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对阿尔都塞的严重误解。从他的求职资格论文《论黑格尔思想中的内容概念》起,阿尔都塞就明确宣布他的哲学是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指导的,这在后来的《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等文章中都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抓住精神分析的指导才是理解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移情广泛存在的基础之上回顾了移情、反移情的概念和作用,并详细介绍了性爱移情、对兄弟姐妹的移情和社会文化移情的表现形式和原因;最后,总结了应对和解决移情、反移情措施的4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学中教者应有目的地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根本保证是文化移情。在外语教学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其关键也就是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必须传授文化知识,讲授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移情,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当然,文化移情要遵循适度原则,跨文化交际要避免过度移情移情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